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学特征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发病7 d以内的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急性梗死灶的部位、 数量、分布特征、责任动脉有无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入组926例患者,责任MCA狭窄≥70%的患者(447例)常见多发梗死灶(338例,75.6%) 和分水岭梗死(317例,70.9%),而责任MCA无狭窄或狭窄程度<70%患者(479例)常见MCA穿支分 布区单发梗死灶(247例,55.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值比(odds ratio,OR)7.55,95%可 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85~20.0,P <0.001]、缺血性卒中病史(OR 3.49,95%CI 1.52~8.01, P =0.003)、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 A史(OR 22.7,95%CI 8.35~61.6,P <0.001)、新发梗死 灶为多发(OR 5.26,95%CI 1.33~20.8,P =0.018)是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CA分布区梗死灶的分布特征与MCA狭窄程度有关。新发梗 死灶为多发、既往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风险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定期文献报告会在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梗死模式具有多样性,根据梗死数目可分为无梗死、单发梗死和多发 梗死。单发梗死主要根据病灶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分类,多发梗死则根据血管的供血范围进行分类。 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的不同梗死模式分别与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建立神经内科,搭建神经病学学科建设平台的过程中, 以脑血管病为中心,全面发展神经病学各个亚专业,创建了包括多个神经科学相关临床专业、临床和 基础研究、统计学在内的神经病学中心。本文介绍了天坛医院瞄准国际前沿脉动,创新发展各个学科, 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在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做出了国际一流的突出成绩,改写国际指南,使得神经病 学科全面发展,其卓有成效的发展模式为全国神经病学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典范和经验。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 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院内并发症及出院时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入组发病72 h内的aSAH患者及健康对照。在动脉瘤闭塞术前采集血样,测定血浆IGF-1水 平。对患者基本信息,神经内分泌因子、院内并发症及结局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确定院内并发症 及出院时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的预测因素,计算预测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结果 共入组118例aSAH患者和122例健康对照者。aSAH患者血浆IGF-1水平较健康对照低[69.00 (50.98,93.85)ng/mL vs 81.05(69.40,102.78)ng/mL,P <0.0001]。37例(31.4%)患者出院时预 后不良。IGF-1浓度越低(OR 0.971,95%CI 0.946~0.996,P =0.0262)、入院时Hunt-Hess分级3~5 级(OR 4.995,95%CI 1.331~18.747,P =0.0007)、住院期间发生迟发型脑缺血(OR 46.100,95%CI 11.152~190.566,P <0.0001)及脑积水(OR 7.768,95%CI 1.088~55.463,P =0.0284)的患者预后不良 风险增高。IGF-1与Hunt-Hess分级、迟发型脑缺血的预测价值基本相同(P >0.05)。71例(60.2%)患者 住院期间发生至少1种并发症。仅有入院时I GF-1浓度(OR 0.984,95%CI 0.973~0.996,P =0.0082)对 院内并发症有预测价值。 结论 aSAH急性期患者血浆IGF-1浓度越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出院时功能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 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 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 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 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 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 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结论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 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的实践经验。 方法  以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PBL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医学知识扩展各方面均显著提升。 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
赵性泉  王拥军  周剑  王春雪 《北京医学》2005,27(11):641-643
目的探讨大鼠出血模型在血肿形成的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血流指标的变化情况,证实血肿周围的局灶性缺血可导致血肿周围的继发性损害.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注血/盐水后1、6、24、48及72h 5个时间点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动态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脑血流参数,计算脑组织水含量.对血肿周围区脑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对血肿周围水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肿周围组织与对照组比较,注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rCBF和rCBV降低,MTT延长(P<0.05).血肿脑周围组织水含量在注血后24h最高,并延续至72h;而注血后1h周围脑组织rCBF、rCBV显著低于注血后24、48和72h组(P<0.05).血肿周围组织脑水含量与血肿周围rCBV呈正相关.结论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可引起血肿周围组织缺血损伤,但血肿周围缺血下降峰值时间和水肿严重程度峰值明显不一致,提示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继发损害因素可能为非缺血单一因素,而是存在多种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49.
重视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神经病学的特殊性,临床实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提高神经病学实习效果也成为临床带教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从"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教书育人;加强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建设;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实习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培养,构建和谐的医患互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在医学模式转变的情形下,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新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由于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能够增加卒中风险2~5倍。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合称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异常或中间型高血糖,也增加卒中风险。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凝血和纤溶异常,慢性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是可能机制。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10年指南中,"糖尿病高危"代替了"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并涵盖了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_1c)在5.7%~6.4%之间的患者。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对糖尿病高危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同时有研究表明治疗IGT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高血压的发病,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应该对卒中患者进行筛检,发现糖尿病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