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医药卫生   235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59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精索鞘膜积液属于中医学“水疝”范畴,周朋老师善用中药汤剂内服配合枯矾外敷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分析其治疗的1则小儿精索鞘膜积液验案,为中医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简版—请点击PDF下载全文查看  相似文献   
34.
正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rge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颅内动脉狭窄为50%~69%的  相似文献   
35.
简版:正文: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临床表现主要是突然发生单耳或双耳听力骤然下降,伴有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36.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行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勤学博识,师不泥古,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2年,得牡蛎泽泻散治疗水肿病验案1则,疗效甚佳,用方大胆又不失谨慎。牡蛎泽泻散组成,《伤寒论》原文有云:"牡蛎(熬),蜀漆(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鹹),栝楼根等分。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现将李赛美教授运用牡蛎泽泻散加减治疗水肿的经验及临证体悟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37.
王蓉  郭友花  指导:徐福 《新中医》2019,51(12):327-329
简版:徐福教授认为,呃逆之病有虚有实,但总为胃气上逆动膈之证;而龙虎升降法补泻兼施,可疏经通络、降逆止呃,又寓补于泻,补脾胃之虚损,调阴阳气血之盛衰。笔者从呃逆的病因病机及龙虎升降法的作用着手,辨经与辨证结合,阐述了运用龙虎升降法治疗呃逆的取穴方法、手法应用及治疗验案,可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8.
陈峰教授、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老师精于针刺手法,擅长运用隔药饼灸治疗结肠炎、腹泻、哮喘等多种疾病。陈老师临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不拘一法,针刺、隔药饼灸联合使用,提倡分期治疗,临床疗效佳,现将陈老师治疗该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9.
正邪辨证是一种不同于八纲、三焦、卫气营血等传统辨证方法的新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由辨正气与辨邪气两个部分组成。本文立足于正邪辨证理论,解析五脏系统辨正气、辨邪气的不同内容,并论述阮诗玮教授临床运用脏腑正邪辨证经验,以期对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正邪辨证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0.
李思康教授认为胆胃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损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治疗此病应从胆、胃论治,具体疗法为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健脾养胃。早期应以祛邪为主,久病不愈则应以活血化瘀、健脾养胃为主。其临证擅于巧妙运用针、药相结合的方法,经验独到,用之临床,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