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复杂,外伤轻微或病人遗忘外伤史,早期诊断困难。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SDH的文献资料,就临床表现、诊断失误进行分析,并对CS-DH的早期诊断作进一步探讨。1临床表现CSDH是一种老年病,老年人由于脑萎缩,使桥静脉变直,张力增加,同时脑在颅腔内的活动度也增加,使得该部血管容易被损伤。另外由于蛛网膜下腔相对扩大,少量硬膜下出血后不能自行停止,反而容易扩大形成血肿[1]。约3/4的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1.1典型临床表现①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进…  相似文献   
92.
血管再生是决定缺血性神经元存活的关键因素,超早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血流是改善组织损伤的关键,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而新生血管是以血管生成因子为中介诱导产生的。因血管内皮细胞上具有二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度特异结合的受体,既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ms—like tyrosinekinase receptor Flt-1)和含有激酶插入域的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Flk-1),因此VEGF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缺血、缺氧等病理条件下VEGF能够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促进侧支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①目的 探讨千斤拔的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千斤拔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千斤拔+芬必得).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挤压.从第2天开始,每天1次用灌喂器灌喂,于第3、7、14天分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及被挤压神经中P物质(SP)含量.③结果 血浆和神经中P物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一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P含量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时照组比较,3个不同治疗组SP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千斤拔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使用芬必得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7天SP含量高于第3、14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3天SP含量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千斤拔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同时降低SP含量也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与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轻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11年12月92例轻症GB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52例采用IVIG治疗的患者为IVIG组,40例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的患者为甲泼尼龙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甲泼尼龙组与IVIG治疗轻症GBS效果显示,甲泼尼龙组治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100%;IVIG组治愈24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均是治疗轻症GB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电图平面QRS-T夹角变化、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梗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均在治疗后对比ORS-T夹角大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QRS-T>90°,24例)、对照组(QRS-T≤90°,5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心脏彩超检查,之后以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CRP水平、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QRS-T夹角变化、CRP水平与急性心梗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具有高脂血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CR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平面QRS-T夹角>90°、CRP水平≥13mg/L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研究组术后半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占16.67%;对照组术后半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占1.7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3.962,P=0.047)。结论 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90°、CRP水平≥13mg/L是导致急性心梗患者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且QRS-T夹角检查能在临床进行重复测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7.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2条或3条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灌注压降低,使灌注交接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CWI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因此重视CWI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8.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和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为卒中和睡眠障碍的常见并发症,两者均与认知相关脑网络重构密切相关。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事件相关电位(ERP)主要表现为P300成分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提示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控制功能受损。本文分别从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与脑网络重构的关系及ERP变化特征进行阐述,在脑网络和神经电生理水平探讨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的机制和特征,旨在临床干预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改善临床结局。目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认知损害与脑网络重构的关系和ERP变化特征的系统报道较少,同步应用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探寻SSD认知损害的机制和特征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