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41.
老年患者的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肝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和疗效。 方法 回顾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57例60岁以上老年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组31例患者中,男28例,女3例,平均(63.5+3.2)岁,符合米兰(Milan)标准者有12例,占38.7%。良性肝病组26例患者中,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64.8+3.6)岁。两组相比在年龄、性别比、术前HbsAg阳性率,术前其它系统病史、术前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上肝癌组以A级和B级为主(90.4%),良性肝病组以C级为主(76.9%),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上肝癌组要明显短于良性肝病组(P<0.05)。平均随访(27.9±11.6)个月,肝癌组中存活22例,死亡9例,其中5例死因为肝癌复发和转移,良性肝病组存活18例,死亡8例,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两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4%和69.2%,2年的的生存率分别为71%和69.2%,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符合和超过Milan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在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接受肝移植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肝癌患者和良性肝病患者的疗效相当,老年肝癌肝移植具有较低的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将Milan标准作为选择老年肝癌患者施行肝移植的标准可能过于严格。  相似文献   
242.
����ֲ���е���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抢救终末期肝病最为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持续时间长,加之终末期肝病病人多存在代谢紊乱、凝血机制异常,因此术中出血量大、输血量多,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响病人移植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243.
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日趋成熟以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亦逐渐提高,因此如何加强和规范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中、长期管理,关注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44.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流行病学规律。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对SICU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181例NI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感染率9.81%,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6.96%)、胸腹腔(25.47%)和血行感染(9.32%),各部位主要病原菌种类具有统计学差异,呼吸道、胸腹腔和胆道以细菌为主,泌尿道和消化道以真菌为主,混合感染52.25%。常见病原菌是肠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结论 SICU内NI主要病原菌因感染部位而不同,菌种复杂,耐药菌株多,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掌握病原菌变化规律,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CU内获得性感染。  相似文献   
245.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4月~1999年9月我科所进行的34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4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通过胆道造影和B超检查确诊胆道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1.7%(4/34),分别为胆管狭窄胆泥沉积,胆总管结石,吻合口狭窄,胆漏和吻合口受压狭窄等。3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胆道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最重要  相似文献   
246.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对比不同营养方式下肝移植术后细菌、真菌感染率 ,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死率和感染部位分布等情况 ,寻找肝移植术后降低感染率方面更恰当的营养方式。 方法 :对 132例术前营养评估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原位肝移植病人按时间段分为两组 ,第 1组 6 3例 ,术后实行全胃肠外营养 (TPN) 1周 ;第 2组 6 9例 ,术后第 2天起采取部分肠内营养 (EN)加肠外营养 (PN) ,再逐步向完全EN(TEN)过渡 ,比较两组病人细菌和真菌感染率、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死率和感染部位分布比例。 结果 :EN加PN组较TPN组病人肝移植术后真菌、细菌、肠道真菌和原发性血行细菌感染率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EN加PN组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死率较TPN组有下降 ,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 >0 .0 5 )。 结论 :对于术前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病人 ,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加PN ,再逐步向TEN过渡的方法在预防感染方面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247.
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两例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前后均有在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病史,病例1于术后第7日出现肢体抽搐、耳鸣头痛,随之出现构音障碍.病例2于术后第3天即出现神志淡漠,即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瘫痪,构音障碍,闭锁综合症.头颅MRI均符合CPM的影像学改变,确诊为CPM.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处理后两例病人均恢复,1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原因复杂,预后差,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因此CPM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头颅MRI是诊断CP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48.
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8、16、24和32μmol/L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6~32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60h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冬凌草甲素能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而发挥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感染指标对于外科重症患者出现感染时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危重病患者共77例,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感染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PCT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的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分析结果, PC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49、0.657、0.640、0.656, PCT以0.52μg/L为截点诊断外科重症患者脓毒症的性能最高,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2.3%, Youden指数为0.884。结论 PCT对于诊断外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时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脓毒症特异性较高的感染指标,并且能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