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檗碱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各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脉硬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在给予动脉硬化组相同处理的同时分别口服小檗碱和辛伐他汀。5周后分别行颈动脉血管数字减影成像(DSA)、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并计算各组颈动脉狭窄率、内膜中膜比及巨噬细胞数密度。结果: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动脉硬化组比较,动脉狭窄率、内中膜的破坏程度和巨噬细胞数密度均较低,动脉内膜中膜比增加较少。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的上述数据比较均相似。结论:小檗碱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小檗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了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外,其余各组行高脂饲料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小檗碱组分别肌注生理盐水和小檗碱,术后4周麻醉处死;取动脉血及颈动脉组织分别测定循环型和组织型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挑选部分颈动脉行HE染色作为模型阳性筛选。结果模型组血管病变以泡沫细胞为主,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对照组血管病变是以泡沫细胞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灶;小檗碱组血管主要显示内膜明显增厚;模型组组织型ACE活性和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小檗碱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小檗碱可抑制ACE活性,特别是颈动脉ACE活性,降低组织中AngⅡ含量,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相关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系。方法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筛选26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IP)方法测定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BRAP基因外显子90A/G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2,P0.05),IL-15基因的C/A基因型分布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χ~2=3.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RAP基因外显子90G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ACI的风险是CC等位基因的1.8倍(OR=1.476,95%CI 1.142~2.268),且该关联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等风险因素。没有证据表明IL-15基因13687C/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易感性相关。结论 BRAP 90A/G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可能是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小檗碱在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前1周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小檗碱组肌注生理盐水和小檗碱,术后4周内继续进行上述干预。第5周麻醉处死后取右侧颈动脉,行HE染色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E染色发现模型组颈动脉血管病变以泡沫细胞为主,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对照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类似;小檗碱组血管内膜轻度增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模型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胞膜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丰富,阳性细胞数密度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小檗碱组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仅有少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阳性细胞数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其对颈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系统评价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LOA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8月12日。由两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并按照NO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732例LOAD患者,1183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ε4/4人群LOAD发病风险是基因型ε3/3人群的16.02倍(OR=16.02,95%CI:7.08~36.27,P0.001);基因型ε3/4人群发病风险是基因型ε3/3人群的3.19倍(OR=3.19,95%CI:2.09~4.87,P0.001);基因型ε2/4人群发病风险是基因型ε3/3人群的3.61倍(OR=3.61,95%CI:1.92~6.79,P0.001);等位基因ε4人群发病风险高于等位基因ε3人群3.71倍(OR=3.71,95%CI:2.49~5.52,P0.001);基因型ε2/3、ε2/2及等位基因ε2人群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对于中国人群,ApoE等位基因ε4与LOAD发病有关,且基因型ε4/4是LOAD的高危险因素;等位基因ε2与LOAD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廿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16月龄昆明小鼠10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有氧运动组、DHA组、联合组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灌服三氯化铝4周方法复制轻度认知障碍模型.造模成功后,对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0.2 Hz刺激频率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帕金森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8在同济医学院康复医学实验室进行.取50只SD大鼠用6-羟基多巴损毁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部分损毁帕金森模型.1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0%,35%,55%,75%最大刺激强度4组,每组4只,进行0.2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强度分别为最大刺激量2 T的0%,35%,55%,75%,连续14 d.在刺激前、刺激1,14 d后观察模型大鼠对阿朴吗啡(0.5 mg/kg)诱发的旋转行为和前肢功能实验的影响.结果:1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实验结果:不同强度的单次刺激不能降低帕金森病大鼠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14次刺激后55%,75%最大强度刺激组的潜伏期是(4.9&;#177;0.85),(5.2&;#177;0.81)min,长于0%和35%最大强度刺激组[(3.2&;#177;0.85),(3.8&;#177;0.85),P<0.05],但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55%,75%最大强度刺激组的平均转速为(1.98&;#177;0.73),(2.19&;#177;1.26)r/min,均比35%最大刺激组减慢[(3.54&;#177;1.38)r/min,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阶梯实验结果:刺激前帕金森病大鼠左侧肢体摄取食物的颗粒数明显少于右侧;单次55%的刺激可以增加左侧肢体摄取食物的颗粒数,其摄食颗粒为18.79&;#177;5.53;连续刺激14次后55%,75%刺激强度,可以增加左侧肢体摄取食物的颗粒数,在55%和75%最大强度刺激时的摄食颗粒分别是22.43&;#177;3.46和24.43&;#177;3.97,明显高于35%和0%最大强度刺激时的摄食颗粒(P<0.05),但是二者之间差别不大(P>0.05).结论:0.2 Hz 55%最大刺激强度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帕金森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例经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椎动脉狭窄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均得到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因动脉迂曲而导致的介入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方法: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38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列为激素治疗组,将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列为非激素治疗组,分别在治疗1周、2周后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和面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激素治疗组在治疗1周和2周时,患侧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非激素治疗组,通过电生理检查,激素治疗组面神经损害程度明显轻于非激素治疗组。结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已有相当的经验,但治疗高危患者的并发症和疗效仍然有很大的争议,我科自2003年2月-2009年3月治疗了28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