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68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但LVAD植入可引起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由此导致严重的出血和血栓事件成为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因出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高达30%,而在儿童患者中高达50%,同时由于血栓和栓塞导致的脑卒中等不良事件也严重影响了LVAD植入患者的远期预后。为了预防凝血相关并发症,植入LVAD的儿童患者更倾向于使用埃德蒙顿方案;在成人患者中普遍应用华法林作为基础抗凝策略,但是目前各中心的抗凝强度差异较大,对是否同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也并未达成一致观点。本文对LVAD抗栓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卡尼复合征(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与散发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结果,为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提供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72例接受心脏黏液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确诊为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7~50岁,平均(2857±1326)岁;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术后随访54~94个月,平均(7686±1549)个月。比较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和散发心脏黏液瘤在年龄、性别、术前动脉栓塞率、心脏黏液瘤多发性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 结果 手术切除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在总体心脏黏液瘤中的发病率为188%,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左房。所有7例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术后没有早期死亡,随访期间无死亡。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与散发性心脏黏液瘤在年龄、术前动脉栓塞率、心脏黏液瘤多发率及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可取得良好的外科疗效。与散发心脏黏液瘤相比,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发病年龄更早,术前动脉栓塞率更高,常见多发肿瘤,术后复发率更高。对于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应更积极,术后应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3.
不同方法处理的牛心包生物相容性和钙化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脱细胞处理对牛心包体内生物相容性及钙化的影响并与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对新鲜牛心包随机分为三组,A、戊二醛处理组:新鲜牛心包采用0.5%的戊二醛进行处理;B、新鲜牛心包组:新鲜牛心包保存于四联抗生素液中;C、脱细胞组:新鲜牛心包酶.去污剂联合脱细胞后保存于四联抗生素液中。上述处理后的牛心包经细菌培养,显示无细菌生长后,植入雄性昆明小鼠皮下三周观察炎性浸润及钙化情况。采用von Kossa钙染色检查进行定性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检查进行钙含量定量分析。同时体外对三组牛心包进行力学和热皱缩温度进行测试。结果 三组间炎性浸润程度明显不同,0.5%的戊二醛处理组钙化程度明显增高,每克干重牛心包平均含钙量71.2mg,较其他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1),新鲜牛心包组(平均2.12mg/g干重)和脱细胞组(1.41mg/g干重)间钙化程度方面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学钙染色光镜下检查显示三组间黑色颗粒有明显差异,支持三组间钙含量定量结果的差异。戊二醛处理组的力学性能与优于新鲜组和脱细胞处理组,热皱缩温度高于新鲜组和脱细胞处理组。结论 新鲜牛心包脱细胞处理后钙化显著降低,免疫源性降低,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4.
根据中国终末期心衰患者对左心辅助泵辅助人体血液循环的要求,设计以3 L/min流量、100 mm Hg压升为设计点,流量范围为2~7 L/min的微型可植入轴流血泵。该血泵采用纺锤形的转子叶轮结构以及带分流叶片、悬臂叶片的尾导结构,以使血泵在较宽的压力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溶血和抗血栓特性。本文用数值模拟及粒子成像测速(PIV)的方法分析血泵的水力学特性、流场及溶血特性。结果表明:血泵转速为7 000~11 000 r/min时,在2~7 L/min的流量范围内可提供60.0~151.3 mm Hg的压升;分流叶片抑制了尾导的尾缘吸力面处的流动分离;悬臂式叶片结构将转子叶片的叶尖间隙变为尾导叶片的叶根间隙,间隙的切线速度由6.2 m/s降至4.3~1.1 m/s;血泵的最大标量剪切应力值为897.3 Pa,平均剪切应力值为37.7 Pa;采用Heuser溶血模型得到的溶血指数为0.168%;PIV试验所得泵内尾导区域的流场速度分布与数值计算得到的流场特征吻合良好。本研究所设计的轴流血泵的尾导具有分流叶片和悬臂叶片,流道内血流无较大分离流动,降低了剪切力对血液的破坏,溶血性能良好,压力流量性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市售中低档微机支持的普通图像处理系统,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进行灰阶分析。心尖两腔切面图像用灰阶为零的模块覆盖心肌周围组织后,得到超声显像的全部心室肌面积。定义:>图像灰阶中值的心肌面积为心肌缺血或梗塞区域,结合造影结果对比。以这一区域面积占全部观察心室肌面积的百分比为评价指标,术前后对比评价心肌血运重建术。结果表明以心室肌二维超声图像灰阶中值为界限、>这一中值的区域与心肌缺血或心梗部位基本相符,该区域面积占全部心室肌的百分比作为评价心肌血运重建的指标值得重视。这种低廉有效的技术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6.
一种新型轴流式心脏辅助血泵的研制和初步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开发一种新型的轴流式心室辅助泵,并对其基本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五坐标数控机床上对其进行加工,并通过体外测试台和动物实验,对血泵的流体力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轴流泵在后负荷为100mmHg情况下,流量在5L/min以上。动物实验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为0.05g/dL。结论血泵体外测试所提供的输出压力和流量符合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需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血液相容性能较为满意,值得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7.
探索无支架房室瓣膜替换三尖瓣外科技术。方法选用深低温保存犬二尖瓣制成的无支架房室瓣膜10枚,体外循环下将其前叶缝合于犬三尖瓣隔瓣环,后叶缝合于三尖瓣前后瓣环,两乳头肌缝合于右室前壁。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计算移植瓣膜跨瓣压差、瓣口面积,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功能。结果10条犬均顺利脱落CPB。无房室传导阻滞。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支架瓣膜平均跨瓣压差152mmHg±0.42mmHg(1mmHg=0.133kPa)。10条犬中,仅2条犬因手术失误造成少~中量返流。结论同种二尖瓣制成的无支架房室瓣膜设计合理,植入技术可行,在三尖瓣位置上近期血流动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8.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术中的应用研究:20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作为常规监测工具,在心血管手术中对外科治疗和麻醉处理的总体影响。方法 TEE监测205例手术,在体外循环(CPB)前后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在全面检查和监测。结果:TEE检测对治疗的干预为73例次(35.6%),一般性干预22例次(10.7%),决策性干预51例次(24.8%);瓣膜病相关性干预49例次高于非瓣膜病相关性干预24例次(分别为67.1%,32.9  相似文献   
99.
胸腔引流血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78年,Schaff等[1]报道700例心脏手术后通过简单方法回输胸腔引流血,证明这是安全而经济的.笔者采用胸腔引流血回收装置,并进行一系列研究,为安全回输胸腔引流血提供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动力性主动脉瓣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曾提出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的一种新设想一动力性主动脉瓣。将一螺旋浆式叶轮植入到主动脉瓣位置主动旋转,在输入不同功率的条件下分别发挥机械性瓣膜或辅助性血泵两种不同的功能。该装置相当于轴流式血泵,但结构简单。装置的“转子--叶轮体”由动脉壁外的交变磁场提供动力,磁场源还可放置于体外发挥作用。动力性主动脉瓣比传统的轴流式血泵有很多潜在优点;如:体积减小,解剖相容性更好;由于引入体内的异物量很少,生物相容性将大大提高;血流的持续冲刷将提高装置的抗感染能力;完全去除供能导线的穿入体内,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先前对动力瓣的研究揭示其原理的正确性,但功率输出急需提高。我们对动力瓣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采用了远距离磁驱动技术。在模拟循环回路中的测试结果表明动力特性有很大提高。在最大输出条件下,流量达到5L/min,所克服的后负荷压强为70mmHg(1mmHg=0.133KPa)。动力瓣可维持的最高压强差已达131mmHg。磁驱动装置与动力瓣的距离可达60mm,显示实现体外磁驱动的可能性。此改进可大大简化植入部分的结构,进一步表明实现动力瓣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