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上皮钙粘蛋白(E-CD)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况,揭示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水平变化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1例胃癌手术标本及同一病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D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中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的分型、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结论: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作为较早期预测胃癌浸润、转移程度,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2.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双黄连注射剂经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15年11月15日),收集所有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合计1 661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Cochrane系统评分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双黄连注射剂雾化吸入在提高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示出较好疗效(OR=1.30,95%CI:1.13~1.50,P<0.001)。仅1篇文献提及双黄连雾化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的结果。结论:双黄连注射剂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优于空白组、庆大霉素雾化组或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组,但其长期疗效和更全面的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通过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肺组织与FHIT基因紧密连锁的D3S1300位点杂合性缺失(LOH),并比较其与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FHIT基因在肺癌组和对照组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分别为70.0%和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发生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28例肺鳞癌患者中23例(82.1%)有吸烟史;发生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12例肺腺癌患者中7例(58.3%)有吸烟史。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吸烟因素及肺癌组织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3)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吸烟因素密切相关,提示FHIT基因可能是烟中致癌物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神经电生理课程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于单位实习的80例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样本,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40例为对照组,不参加神经电生理教学内容;另40例为实验组,参加神经电生理教学内容;两组其他课程安排保持一致;比较两组系统学习后的考核成绩(笔试)、学习质量评估(他评与自评)、教学满意度(生评)差异.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与学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医学生的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融合神经电生理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学习质量,并丰富实习课程层次,临床医学生对该实习方案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其父母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 照研究。运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和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对335例近视患者及其家长(近 视组)和110例视力正常者及其家长(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视力、近视度数等眼部信 息及个体和家庭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儿童青少年 近视患者的量表得分及个体家庭因素和近视情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近视组儿童青少年视力 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为95.90±8.37,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9±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 P<0.001)。近视组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得分为46.85±13.61,对照组得分为60.59±6.57,2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t=6.32,P<0.001)。近视戴镜的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在生理功能维度和情感功能维度得 分明显低于近视不戴镜者(t=2.17,P=0.034;t=2.31,P=0.024)。近视戴镜患者的家长生存质量调查 表得分明显低于近视不戴镜患者的家长(t=2.56,P=0.01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总收入是影响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总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b=2.91,t=2.16,P=0.035),家庭年总收入、 课外艺术类课时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情感能力维度的主要因素(b=1.66,t=3.39,P=0.001; b=-3.19,t=-2.46,P=0.018),课外文化类课时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功能和身体机能维度得 分的主要因素(b=-0.84,t=-2.05,P=0.045)。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明显 差于视力正常者,尤其是配戴屈光矫正眼镜者。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 的主要因素。关注患儿生存质量可能改善其屈光矫正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76.
耿鑫  余化霖  孙涛 《山东医药》2014,(8):102-103
MRI引导计算机辅助内窥镜脑立体定向术推进了神经外科向高科技、微侵袭发展.2013年2~6月,我们对9例患者施行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者均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病房,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7~59岁,平均38岁;颅内病变活检术6例,炎性肉芽肿取出术1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1例,等体积胶质瘤切除术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其中额叶2例、颞叶2例、顶叶2例、基底节区1例、环池1例、多发病变1例.  相似文献   
77.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1998年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将该治疗方法在我国第一次使用,至今已有10余a.我国PD患病率为2.1%,65岁以上男性为1.7%,女性为1.6%,每年新增病例约10万人,目前国内有PD患者近200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Dorsey ER教授推测在2030年我国将成为PD患者最多的国家,将有近500万PD患者.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现已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201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成功为1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图1),术后程控及随访5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患者,女,5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4 h 于2014年1月2日入院,专科体格检查:神清,颈强直,左侧肢体肌力4级,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常规检查:白细胞12.64×109? L -1,余未见异常。头颅增强 CT:侧脑室内出血(图1),颅内血管三维重建提示烟雾病可能。全脑 DSA:双侧大脑前、中动脉未见显影,局部形成烟雾血管,右侧烟雾血管并发一个微小动脉瘤(图2)。我院介入科会诊意见:由于动脉瘤未见明确载瘤血管路径,介入治疗不能考虑,建议血管痉挛期后复查。给予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治疗10 d 后复查全脑 DSA提示动脉瘤瘤体较前增大(图3)。介入科会诊:载瘤动脉迂曲,且多个分支向远侧供血,介入治疗十分困难。由于动脉瘤明显增大,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于2014年1月21日成功行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烟雾病并外周动脉动脉瘤夹闭并切除术,手术器械为瑞典医科达高精度 Leksell -Frame -G 立体定向仪及Leksell SurgiPlan10.0手术计划系统,德国 STORZ 硬质成人6度观察镜和外径8.0 mm 工作镜,显微镜为德国 Lecia OH5型。术中立体定向仪确定手术入路体表位点,常规开颅(约8 cm 纵切口,3 cm ×4 cm 骨窗),神经内镜到达脑室后,见脑室额角前部、三脑室外侧壁有机化血肿,谨慎清除部分血肿后可见额角旁深蓝色疑似动脉瘤病变。部分暴露瘤体后退出神经内镜。置入显微镜。显微镜下继续分离动脉瘤瘤颈及载瘤动脉,可见载瘤动脉纤细,过程中瘤体出血,给予动脉瘤夹夹闭载瘤动脉近端并将动脉瘤切除,送病理检查。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 CT 提示脑室扩大积水。第3天患者诉头痛较前加重,嗜睡状,精神差。急诊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恢复可,未见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院前脑积水缓解。术后病理诊断提示:血管瘤伴血栓形成(图4)。出院后1月余复查头颅 CT (图5),截止投稿时仍在随访中,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79.
CT立体定向辅助内窥镜技术治疗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辅助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住院并行CT辅助内窥镜立体定向术的24例病例,颅内病变活检8例、脑肿瘤切除6例、脑囊虫取出4例、囊性颅咽管瘤Ommaya管置入2例、脑内异物取出2例、蛛网膜囊肿造瘘2例。结果本组均顺利达到手术目的,无术后昏迷、偏瘫、感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窥镜立体定向术将立体定向术的准确定位功能和神经内镜术在直视下操作的优点相结合,扩大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0.
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取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离人白细扁抗原(HLA)-DQB1*03基因各亚型.发现DQB1*0301、0302、0303亚型的频率在CIN、宫颈癌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在CIN组和宫颈癌组内,DQB1*0301、0303亚型的频率较高.认为HLA-DQB1*03基因亚型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