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开颅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42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术野中血管,指导手术操作。术后行3DCTA或DSA检查,评估术中ICG荧光造影对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作用。结果术中确认动脉瘤颈残留2例,载瘤动脉分支血管闭塞1例,穿通血管误夹2例,重新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再次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颈夹闭满意,术后DSA(或MRA、CTA)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血管造影是一种术中监测颅内动脉瘤颈是否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及穿通支血管是否闭塞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有8例经鼻蝶入路手术,1例行大脑开颅手术。视功能改善77.8%(7/9),头痛缓解83.3%(5/6),垂体功能低下改善25%(1/4),尿崩症缓解33.3%(1/3)。结论垂体脓肿的发生有增多趋势;当患者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尤其有尿崩的出现,结合影像学检查,鞍区磁共振及增强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等或长T1,长T2,囊壁呈环形强化("鸭梨"征)等,应考虑垂体脓肿的诊断。诊断一旦确定,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入路以经蝶为首选;术后予抗感染、补充激素及对症等治疗。  相似文献   
93.
潘海  吕涛  王运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42-2644,2647
目的:报告并评价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31例血管内栓塞手术全部成功.完全闭塞者28例,不完全闭塞者3例.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术后随访未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4.
31例动脉瘤夹闭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  高飞  王运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779-1780
目的:探讨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方法:对31例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 FisherⅢ~Ⅳ级、Hunt-HessⅡ~Ⅲ级患者3天内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动态观察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常规治疗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约为30%,本研究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发生率12.90%),P<0.05,x2=4.557.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全切,3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及116例非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3%的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在40~59岁之间;颅内动脉瘤组与非颅内动脉瘤组在性别(P=0.036,OR=1.794)、吸烟(P=0.005,OR=2.327)、血压(P=0.005,OR=2.161)和空腹血糖(P<0.001,OR=4.114)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冠心病史、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加权分析表明:性别(P<0.001,OR=9.435)、吸烟(P<0.001,OR=0.098)、高血压(P=0.016,OR=2.195)和空腹血糖(P<0.001,OR=4.019)仍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好发于40~59岁之间;女性、吸烟、高血压及空腹血糖增高是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脑室冲洗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室冲洗液的制备及应用周灏,冯雷,许凤云,王运杰(沈阳110021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近年来对脑室出血、脑膜炎等疾患的治疗采用脑室冲洗液对脑室冲洗和持续性脑室灌流,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我们与神经外科配合,按正常人脑脊液成...  相似文献   
98.
浅刺法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浅刺方法促进发育不良的脑皮质及白质发育,调解脑积水患儿的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的平衡,达到治愈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p53和Survivin在低级别复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低级别复发胶质瘤中p3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复发胶质瘤中p53和Survin的表达分别为44.8%和21.9%;在原发胶质瘤中为29.2%和14.9%,复发表达显著提高(P<0.05).p53和Survivin的表达者复发时间分别显著提前至3.9年和4.1年(P<0.05);二者共同表达达到68%,复发时间则提前至2.7年,差异非常显著并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1).结论:低级别复发胶质瘤中p53和Survivin的表达均显著提高并呈正相关;p53和Survivin表达者复发时间分别显著提前、二者共同表达者提前更加显著,临床应该注意早期复查、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3B基因(TNFRSF13B)中SNP rs11078355G>A在中国东北地区散发颅内动脉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从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16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提取TNFRSF1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1078355G>A的基因型,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在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63%在40-59岁之间;TNFRSF13B基因SNP rs11078355G>A基因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危险密切相关(P=0.034,OR=1.870);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差异具有明显不同(P=0.036,OR=1.794),女性多于男性;空腹血糖的增高和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OR=4.114;P=0.005,OR=2.161);在年龄≥65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TNFRSF13B基因SNP rs11078355 GA+A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GG基因型。结论TNFRSF13B基因可能与中国东北地区颅内动脉瘤相关;空腹血糖增高和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等位基因A可能是在老年人中除外老年性疾病导致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