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流式细胞术(FCM)可以对大量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多参数的定量分析及分选.作者利用FCM从2000年4月~2002年8月完成了131例纤支镜毛刷DNA异倍体的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150例ACVD患者和117名正常人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结果 ACVD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阳性患者的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的患者,ACVD患者血浆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A、D的方法并探讨肠毒素在食物中毒引起腹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femB、SEA和SED基因分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肠毒素A、肠毒素D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食物中毒导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87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A的灵敏度为1·0×102拷贝,而检测肠毒素D的灵敏度为1·0×103拷贝;487份粪便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2例(14·8%),检出产肠毒素A菌株为11例(15·3%,11/72),产肠毒素D菌株为9例(12·5%,9/72),同时产肠毒素A、D菌株1例(1·4%,1/72)。结论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适合于大样本筛查;肠毒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导致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局灶性脑梗死HSP70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神经细胞凋亡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程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组与单纯局灶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相比阳性反应均有明显的增多(P<0.05).TUNEL结果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偏头痛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一氧化氮(NO)与偏头痛的关系,采用萘乙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42例偏头痛患者、2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O浓度。结果显示,先兆性偏头痛发作期与间歇期血NO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93±0.041)μmol/L,(0.304±0.027)μmol/L对(0.257±0.012)μmol/L,P<0.01],且先兆性偏头痛发作期NO含量更高于间歇期(P<0.01);无先兆性偏头痛发作期血NO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86±0.032)μmol/L对(0.257±0.012)μmol/L,P<0.01],其间歇期血NO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紧张性头痛患者血NO浓度为(0.261±0.019)μmol/L,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NO与偏头痛的发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杭州市某三甲医院2015—2020年妇科门诊患者与健康体检者HPV感染情况及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20年首次就诊的49766例妇科门诊患者和12342位女性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HPV感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2020年妇科门诊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3.97%和13.23%(P<0.05),健康体检者的HPV多重感染率2018—2020年较2015—2017年下降(P<0.05),但妇科门诊患者HPV多重感染2018—2020年与2015—2017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单一HPV亚型感染均以52、16、58、53、51和81亚型为主,多重HPV感染以2种亚型感染为主,且不同类型多重感染中均以高危亚型52型为主。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HPV高危亚型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现两个峰谷,门诊患者中年龄<20岁的患者HPV高危亚型感染率最高达44.28%,其次为60~岁患者31.35%。健康体检者中以60~岁人群的HPV高危亚型感染率最高,达14.92%,>70岁人群最低3.01%。门诊患者年龄<30及60岁以上人群岁和健康体检者50岁以上人群的HPV高危亚型感染率年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杭州市某三甲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015—2020年HPV感染以高危亚型52、16、58、53、51及低危亚型81型为主,且多重感染以高危型52型为主,目前九价疫苗能更好覆盖杭州地区人群常见的HPV亚型。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HPV高危亚型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现两个峰谷,其中门诊患者中<20岁的患者及60岁以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50~70岁人群HPV高危亚型感染率持续较高,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7.
葛根素对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功能及微量清蛋白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II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微量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对 46例II型糖尿病伴微量清蛋白尿病人 ,2 3例在常规治疗糖尿病 (甲苯磺丁脲或格列齐特口服 )基础上加用葛根素 30 0~ 40 0m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 13~ 15d。另 2 3例病人单用常规治疗 13~ 15d为对照组。 2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凝血烷B2 (TXB2 ) ,血浆α颗粒膜蛋白_14 0 (GMP_14 0 )、微量清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葛根素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 48± 5 ) % ,TXB2水平下降 ( 116± 87)ng/L ,尿微量清蛋白下降 ( 138± 2 1)mg/L ;而常规治疗组依次为 ( - 1± 11) % ,( 1± 62 )ng/L及 ( 2± 35 )mg/L ;2组组间比较 ,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反映血小板活化的GMP_14 0 ,2组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葛根素有改善血小板功能、减少糖尿病微量清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取得良好预后的基础是及时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有效灌注,
即达到前向血流mTICI 2b/3级。当使用取栓支架取栓、抽吸导管取栓、球囊/支架成形术等方法开通
闭塞血管过程中,未能达到缺血区有效灌注时,应仔细分析原因,再度审视手术路径、病变性质、闭
塞血管特点、血栓性状及负荷量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减少手术延误,适时转换手术方
式,更换手术材料,或辅以药物等可行的补救措施,尽快恢复缺血区有效灌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予雄性SD大鼠间隔1h皮下注射蛙皮素5 .5 μg/kg体重和7.5μg/kg体重诱导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h后腹腔内注射bFGF 10 0 μg/kg体重。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炎生化及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bFGF治疗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率(13 83 .0±94.6)、(194.0±43 .6)和(4 .3 2±0 .3 2 )U /L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 <0 .0 1) ,而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光镜下显示其胰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该组胰腺腺泡细胞被5 溴 2 去氧胞苷标记的细胞核数[(18.9±1.4)个/显微镜视野,n =10 ]明显多于非治疗组(P <0 .0 1)。结论 早期外源性bFGF对蛙皮素诱导的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胰腺炎症和促进胰腺组织再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它们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5名健康体检者、20例动脉硬化患者和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DL及体外氧化获得的oxLDL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动脉硬化和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值均明显升高,提示血浆LDL及oxLDL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NO水平;血小板聚集的增强和oxLDL呈正相关,和NO呈负相关,而和LDL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和动脉硬化患者LDL对氧化修饰的易感性增加,氧化修饰的LDL通过激活血小板、灭活NO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易致血栓形成。因此,抗氧化治疗在脑卒中和动脉硬化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