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2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目的: 探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雄性和雌性抑郁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和雌性C57BL/6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8组(n=5):雌性对照组(FC组),雌性氯胺酮组(FCK组),雌性抑郁组(FD组)和雌性抑郁+氯胺酮组(FDK组);雄性对照组(MC组),雄性氯胺酮组(MCK组),雄性抑郁组(MD组)和雄性抑郁+氯胺酮组(MDK组)。FCK组和MCK组经尾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氯胺酮,FC组和MC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FD组、FDK组、MD组和MDK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造模后FDK组和MDK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氯胺酮,FD组和M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试验评价小鼠抑郁行为变化,接着采集不同组别小鼠粪便进行粪便微生物16S rDNA序列定性分析及功能预测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不考虑性别时各组肠道菌群的变化,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性别因素和氯胺酮处理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必要时进一步采用Tukey校正的多重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后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别与不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使用CUMS方法处理小鼠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糖水偏好度明显下降(P<0.05),旷场试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减少(P<0.05)。经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后,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经过CUMS造模处理后,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物种差异分析发现,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改善抑郁小鼠放线菌的降低程度,使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并使雌性抑郁小鼠Bacteroidaceae相对丰度降低程度得到缓解,而雄性抑郁小鼠Alistipes相对丰度增加。结论: 不同性别小鼠对CUMS刺激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表现出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改善抑郁小鼠放线菌的降低程度,并缓解雌性抑郁小鼠Bacteroidaceae相对丰度降低程度,增加雄性抑郁小鼠Alistipes相对丰度,进而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但其除了具有传统的麻醉作用外,近年来对氯胺酮抗炎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的 综述氯胺酮抗炎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为其在围术期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氯胺酮有炎症调节作用,能够及时防止局部炎症反应的恶化,又避免了过度抑制促炎反应.氯胺酮是免疫调节剂,而非免疫抑制剂. 趋向 如何优化氯胺酮的给药剂量、方式和时机,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全身麻醉前给药对支撑喉镜置入时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I组和Ⅱ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长托宁和阿托品0.01mg/kg,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支撑喉镜置入时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支撑喉镜置入时I组的HR较Ⅱ组低(P〈0.05),I组支撑喉镜置入时有9例发生了心动过缓,Ⅱ组仅有1例(P〈0.05)。结论长托宁作为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前给药应警惕反射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5.
欧册华  姜鲜  廖常莉  任长河  王晓斌 《江苏医药》2008,34(11):1161-1162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戊乙奎醚(长托宁)患者,术毕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长托宁组肌注长托宁0.5mg.手术结束后5min,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mg/kg,如果心率低于60次/分或降低10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必要时追加0.2mg.记录注射新斯的明前、给药后1、3、5、15min各时点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同时记录阿托品使用次数和剂量.结果 (1)长托宁组给药前后的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给药后1、3min心率显著下降(P<0.01),并显著低于长托宁组(P<0.01),5min后心率显著升高(P<0.05),显著高于长托宁组(P<0.05);(2)对照组有22例应用了阿托品,阿托品平均用量为0.39mg;长托宁组有3例应用了阿托品,阿托品平均用量为0.05mg,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两组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长托宁对术毕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陕南地区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D7S820)的遗传多态性分布. 方法: 采用ABI-310分析仪对Profiler Plus系统的9个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和四色荧光自动分析检测. 结果: 在449名无关个体中,共检测到104个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分布在0.0011~0.3579之间. 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9个STR基因座的多态信息量均大于0.6765,杂合度均大于0.7248,个体识别力均大于0.8751,非父排除率均大于0.4589,随机个体相同表型的偶合率在0.0405~0.1294之间. 结论:获得了陕西地区汉族人群9个STR座位的多态性分布资料;陕西汉族人群的9个STR座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法医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和人类群体遗传学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ERG钾通道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有无表达.方法: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为研究对象,RT-PCR方法检测NR8383细胞膜rerg钾通道mRNA,并测序验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R8383细胞膜上RERG钾通道蛋白.结果:NR838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rerg钾通道mR-NA,并经测序证实;NR8383细胞膜上可以检测到RERG蛋白.结论:从mRNA和蛋白水平证明RERG钾通道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有表达,为进一步探索RERG钾通道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住院病例费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于2000年4月开始启动城镇医疗保险,迄今已7年多。随着医保工作的深入,医保病人费用成为医保各主体——病人、医院以及保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对某医  相似文献   
19.
丹酚酸B对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HUVECs CD54表达和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的影响.方法:以H2O2为损伤剂,观察丹酚酸B对HUVECs培养上清中LDH、NO、MD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显微计数法观察该药对H2O2存在下CD54表达和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H2O2所致内皮细胞LDH外漏和MDA生成,并提高NO释放,还能有效抑制H2O2存在下CD54表达和增加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结论:丹酚酸B具有减轻H2O2所致内皮细胞的氧化性损伤,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丹酚酸B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拟行开胸手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全静脉麻醉)和Ⅱ组(静吸复合麻醉).PCA药物为曲马多1 100 mg 芬太尼0.3 mg 格拉斯琼4.5 mg,生理盐水稀释为150 ml,负荷量为曲马多1.5 mg/kg 格拉斯琼1.5 mg.PcA设置:背景输注量2 ml/h;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 15 min.安置PCA泵后1、2、6、24、48及72 h记录疼痛VAS评分、镇静程度、BP、HR、RR、SpO2;PCA按压次数、追加曲马多的剂量及副作用. [结果]Ⅰ组1、2 h VAS评分、PCA总按压次数、追加药物显著高于Ⅱ组(P<0.05).两组其余时间VAS评分、镇静程度、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A初期,全静脉麻醉开胸手术的患者比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需要更多的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