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7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分析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TopoⅡ)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基于耐药机制上的脑胶质瘤分子分类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1997-01/1998-12北京天坛医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306例的石蜡标本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后的5年生存期随访。结果:TopoⅡ表达阳性者98例,占32.0%,其平均年龄和性别与表达阴性者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119例星形细胞瘤中TopoⅡ表达阳性率为25.2%,在69例少枝胶质细胞瘤中为26.1%,在64例少枝星形细胞瘤中为37.5%,在54例胶质母细胞瘤中为48.2%;在183例Ⅰ~Ⅱ级胶质瘤中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为23.0%,而在123例Ⅲ~Ⅳ级中阳性率为45.5%,经χ2检验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TopoⅡ不同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绘制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test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opoⅡ在脑胶质瘤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有关,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并且与患者的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许旺细胞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于大鼠髓内共移植后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大鼠损伤脊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支架组、神经干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神经干细胞 许旺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12只/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医用高分子材料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各组大鼠均建立脊髓T9半横断损伤模型。神经干细胞 许旺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取2×1010L-1的许旺细胞、神经干细胞各10μL接种于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内,神经干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取2×1010L-1的神经干细胞10μL接种于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内,单纯支架组取10μLDMEM培养液置于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内,于脊髓缺损处分别植入对应的复合物。③实验评估:应用电镜观察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的降解及轴突的再生状况;应用BBB评分和电生理技术检测大鼠脊髓功能性的恢复情况。结果:36只Wistar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观察结果:移植术后4,12周,神经干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神经干细胞 许旺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均好于单纯支架组(P<0.01),其中神经干细胞 许旺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尤为明显。②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在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即刻,所有动物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都明显减低甚至消失。移植术后4周,神经干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神经干细胞 许旺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均有所恢复;至移植术后12周恢复明显。单纯支架组移植术后4,12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无明显变化。③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植入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逐渐降解。透射电镜下,各组植入材料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至12周时神经干细胞 许旺细胞 支架复合体组最明显。结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在大鼠损伤的脊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与神经干细胞、许旺细胞共移植能够明显促进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脊髓轴突再生,并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3.
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神经干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目前从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常规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到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鉴定、电生理检测及定向诱导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可以肯定 ,今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及疾病的一种方法。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 ,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补充替代受损的细胞 ,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移植后产生的细胞也可以自主释放神经…  相似文献   
54.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10例髓内室管膜瘤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与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椎板复位13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5例,次全及大部切除15例。术后行气管切开8例,均为延髓及高颈髓部位的巨大肿瘤病人。术后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个月~9年;神经功能改善95例(73%),明显加重21例(16%),无变化14例(11%);术后复发5例,其中肿瘤位于圆锥部分3例,胸髓1例,延颈髓1例。结论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通过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可获得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对于严重黏连的肿瘤不应勉强追求全切除。术前功能分级差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易加重。  相似文献   
55.
经过60余年神经外科学人的不断进取,尤其是近10年来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后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已拥有集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国内领先、亚洲最大、并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神经外科专业科研院所和神经外科学科基地。学院专业性强,分科齐全,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开创了神经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崭新局面。学院将依据自身特点规划发展,拓展科研和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建设平台,使首医神经外科学院在新世纪里继续成为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倒)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翼形切除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翼形切除结扎术疗效确切,术后伤口出血、水肿、肛门狭窄明显减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对照组75例)和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组75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创口愈合时间(23.7±4.6)d,术后Ⅱ、Ⅲ度疼痛68例,术后出血11例,术后水肿23例,肛门狭窄16例。复发1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创口愈合时间(16.9±3.2)d,术后Ⅱ、Ⅲ度疼痛64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水肿4例,复发4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相似文献   
58.
发刊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严重疾患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除了患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的脑血管疾病之外,脑肿瘤、脑外伤、震颤麻痹、癫痫及脑炎等常见病、多发病造成的神经损伤亦不  相似文献   
59.
用固相萃取-荧光分析法测定了血清中奎尼丁含量,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F=67.57c-3.78,相关系数r=0.9970,还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奎尼丁的固相萃取{SPE}影响。所用方法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血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颞下窝显微手术解剖。方法 用5个骨性头颅观察骨性构成和孔道关系,10个尸体头颅进行显微镜下解剖获取图像资料。结果 颞下窝与咽旁间隙之间由颈筋膜分隔相对分开。颞下窝主要与咀嚼肌相关,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以及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分支;咽旁间隙由于茎突及其隔膜的分隔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茎突前间隙内有腮腺深叶和茎突前脂肪,茎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静脉孔神经。结论 颞下窝及其周围区域解剖结构重要,关系复杂,间隙间以筋膜相互分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