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的方法.方法 用含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1 000 U/μl)的培养液培养胚胎干细胞,第3天,悬滴法培养拟胚体(embryoid body, EB),第5天添加音猬酸(sonic hedgehog,Shh,5 nmol/L)和维甲酸(RA,1 μmol/L),再培养5 d;然后将EB贴于铺有基质胶(matrigel)的培养皿上.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运动神经元的分化.结果 胚胎干细胞可以在LIF存在条件下撤去饲养层细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碱性磷酸酶和OCT-4检测阳性.Shh和RA处理后5 d,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核转录因子HB-9阳性:未经Shh和RA处理的胚胎干细胞几乎没有HB-9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检测(36.09±8.68)%EB细胞HB-9阳性表达.结论 胚胎干细胞在特殊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神经元;该培养方案可以定向分化胚胎干细胞为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22.
在2007年,国际上公布的关于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大多没有带来令人欣喜的阳性结果。有关神经保护、溶栓和止血治疗的SAINT-Ⅱ、DIAS-Ⅱ、FAST试验结果均令人失望。仅有欧洲的三项去骨瓣减压术试验(DESTINY,DECIMAL,HAMLET)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MCA)区大面积脑梗死均显示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并且未明显增加生存患者生活的依赖性。关于这些研究的整理分析工作仍在进行之中,现将部分试验的背景及相关结果介绍并简要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23.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预防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纽和对照组,前者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纽间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症状相对较轻,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比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诱因为严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 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该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诱因为低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言语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学以胼胝体压部的孤立性异常信号和病灶的可逆性消失为特征。结论 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核磁共振成像均有特异性改变,且病灶均为可逆性改变,均为预后良好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TIA组和N-TIA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 Stroke Scale,MESS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IA组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发作与后继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的影响。结果先发TIA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N-TIA组(P<0.05)。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均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先发TIA有可能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特定的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与脑梗死特定的间隔时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6.
体外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简单高效的方法。方法 将hESCs在细菌培养皿中以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进一步将成熟拟胚体打散、贴壁培养于含有B27和noggin等成分的特定培养基中,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结果 悬浮于细菌培养皿中的hESCs不贴壁,进行性长大,7~10d形成成熟拟胚体;拟胚体在特定培养基中可诱导成高纯度(约96.4%)的nestin阳性细胞(即NSCs),进一步培养,这些细胞可分化成各种成熟的神经细胞。结论 该方法诱导hESCs向NSCs定向分化较文献报道耗时更短、费用低廉且效率更高,为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了很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不同的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及腺相关病毒rAAV-2-EGFP)转染神经干细胞,比较转染的效率,长期稳定性以及对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再用不同转染方法(贴壁法及悬浮转染法)转染神经干细胞,比较转染的效率;为神经干细胞的标记以及进一步移植示踪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孕12d胚鼠脑中神经干细胞,分别采用腺相关病毒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干细胞,于转染后36h,1周、2周、1月、6月采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绿色荧光细胞数目及比例,稳定表达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定转染的效率,MTT法测定2种方法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腺相关病毒转染对比贴壁法与悬浮法的转染效率。结果腺相关病毒转染后36h开始出现荧光,1周后转染效率为61.17%,明显高于脂质体转染的38.70%,并能长期稳定表达(6月),对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无明显的影响;悬浮法和贴壁法转染的效率分别为(60.1±3.5)%、(27.4±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腺相关病毒及采用悬浮法转染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比较好的转染标记方法,适合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示踪检测。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设备的研发,设计可以依据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临床脑出血微创操作过程的颅骨模型。方法以融解的石蜡灌铸内置有假想病灶的颅骨标本制为颅骨模型,采集CT数据,通过自编软件平台进行3D重建。结果完成蜡灌铸的脑出血颅骨模型,且该模型在扫描和重建中可清晰地显示和区别标记物、骨骼、石蜡、假想病灶。结论蜡铸脑出血颅骨模型方法简易、低廉、可重复,能较理想地评估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设备原型机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9.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为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急症,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且效果始终不尽人意[1],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2]。近年来,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VII(rFVIIa)超早期治疗脑出血成为1个新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围绕rFVIIa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望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将rFVII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1rFVIIa的概述人凝血因子VII(FVII)是由肝脏…  相似文献   
30.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为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急症,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且效果始终不尽人意[1],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2].近年来,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超早期治疗脑出血成为1个新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围绕rFⅥa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望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将rFⅦ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