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叶酸及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158例病人随机分为叶酸组(56例)、普伐他汀组(50例)、叶酸+普伐他汀组(52例)。叶酸组口服叶酸5mg,每日1次;普伐他汀组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叶酸+普伐他汀组同时口服叶酸和普伐他汀,服药剂量及次数同叶酸组、普伐他汀组。结果 3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普伐他汀组用药后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组及普伐他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叶酸和普伐他汀联用对降低血浆Hcy水平优于单用叶酸或普伐他汀,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3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FIB及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ACI组HCY、CRP、FIB和DD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HCY、CRP、FIB和DD存在正相关(r=0.432,0.468,0.415,均P<0.05)。结论 HCY变化与CRP、FIB及DD有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you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YACI)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 (D-dimer to fibrinogen ratio,DF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2020年9月进行了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的首次发病的YACI患者为观察组,根据CEUS检查结果将颈动脉斑块分为1~4 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轻、中、重度。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且 结果正常的体检青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 据凝血功能结果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计算DFR。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 对观察组中DFR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观察组96例,对照组67例。观察组DFR数值高于对照组([ 102.06±13.05)×10-3 vs(71.35±18.1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观察组中DFR数值与神经能缺损严重程度 呈正相关(r =0.716,P =0.038),与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也呈正相关(r =0.879,P =0.032)。 结论 YACI患者的DFR数值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是判断YACI患者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 收集118例以头昏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首诊时使用ABCD2评分进行评价,并将入组者分为低危组(1~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入组患者均在入组后即进行头颅CT检查,在48~72 h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弥散加权序列是否出现高信号,以确定是否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出院后对入组者进行长达6个月的随访,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入组118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61例; 年龄62-77 岁,平均年龄(65.8±11.6)岁。高危组37例,中危组29例,低危组52例。经证实入组患者中15例(12.7%)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经影像学证实均为脑梗死。高危组中11例(29.7%)发生脑梗死,中危组3例(10.3%)发生脑梗死,而低危组患者在随访观察期内仅有1例(1.9%)发生脑梗死,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头昏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该评分方法的应用对早期干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蜡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治疗,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4周。2组均于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包括肢体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蜡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5),治疗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蜡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对患者周围神经的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14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结果 CAS组Hcy、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CAS组Hcy、TNF-α和IL-6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1,0.453,P均<0.05)。结论 Hcy变化与TNF-α及IL-6有关,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狭窄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4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0.6 g/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500 ug/d,连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HCY及HsCRP及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以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CY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且治疗组Hs-CRP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HCY及Hs-CRP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肌红蛋白(Mb)、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1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Mb水平,酶比色法测定UA水平。结果 CAS 组HCY、Mb、UA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CAS组HCY与Mb、UA水平呈正相关(r=0.438,0.476,P均<0.05)。结论 HCY水平变化与Mb、UA水平有关,三者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CAPN患者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0.6 g/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500μg/d,两组均连用3 w,比较治疗3 w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6%,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SC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能改善CAPN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NCV),值得临床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