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4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肌病患者膈肌肌电图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膈肌肌电图(DEMG)在肌病患者的应用及特点。方法:以同心圆针电极用肋间隙进针法分别记录屏气,平静吸气和深吸气时30例肌病患者和13例22块健康对照者的膈肌肌电活动。19例患者同时接受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测定。结果:所有受检者均无任何并发症。与对照者相比,肌病患者屏气时可见纤颤电位及正锐波等自发电位;平静吸气时膈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和去多相时限均缩短,面积对数减少,波幅对数,多相波和卫星电位无明显变化,自发电位与临床呼吸困难和%FVC相关,去多相时限异常率高于临床呼吸困难出现率,结论:针极DEMG能从电生理角度评价肌病患者呼吸功能;时限和自发电位是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斜方肌肌电图在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ALS患者、80例颈椎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斜方肌肌电图检测,AKS组和颈椎病组同时进行胸锁乳突肌、第一骨间肌、腹直肌、胫前肌肌电图检测,比较3组肌电图的差异.颈椎病组中43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比较.结果 ALS组中,病程≤8个月的患者斜方肌肌电图自发电位的出现率高于病程>8个月者[分别为21/30(70%)和28/70(40%),X~2=7.56,P=0.004];斜方肌肌电图与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S组[波幅(1086.9±152.6)μV,时限(17.2±6.5)ms,多相波23.6%±3.4%]与对照组[波幅(606.7±82.7)μV,时限(1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0.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 .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高龄脑梗死患者(年龄≥80岁)为高龄组,同时随机选取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血脂、血Hcy、叶酸及VitB_(1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9%(χ~2=22.971,P=0.000),高龄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00)。高龄组血Hcy为(21.08±1 5.2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9±9.1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Hcy呈正相关(r=0.572,P=0.000)。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高,与高Hcy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病情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恶化,虽然不迅速威胁生命,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正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拳王阿里点燃奥运圣火时的面无表情、双手颤抖、行动迟缓、姿势僵硬。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或缓解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但尚无法根治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45.
失眠是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2006年,研究人员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的普通人群中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的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的比率为57%。在这些城市的失眠患者中,有53%的人患病已经超过1年。目前有证据表明,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野生型星形胶质细胞(ASC)和运动神经元VSC4.1(VSC)共培养时两者产生活性氧(ROS)的相互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比较ASC和VSC在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受到兴奋性刺激后生长抑制率;ASC与Hoechst 33342标记的VSC共培养或分别单独培养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2种情况下两者产生ROS的能力。结果: 较高浓度谷氨酸刺激可使共培养的混合细胞抑制率(IRVSC+ASC)明显高于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率(IRASC),而较低浓度时IRVSC+ASC高于IRVS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发现共培养时VSC产生ROS水平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的VSC,且前者在15 min时出现明显升高,而单独培养的VSC产生的ROS在5 min内达到峰值后即逐渐降低;共培养时ASC产生的ROS在10 min时出现明显升高。结论: ASC和VSC共培养时ASC可降低VSC静息时的ROS水平,在受到兴奋性刺激后ASC延长VSC产生高水平ROS的时程。  相似文献   
47.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CHEP)能检测A8纤维和C纤维及脊髓丘腩束功能、反映痛觉通路中枢段和周围段的功能状况.目前多数研究注重于CHEP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其周围段的功能测定并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1-3].我们对其周罔段和中枢段同时进行研究,判断其通路的中枢传导时间和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4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的疾病,临床上以伴有月经稀少、高雄性激素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不孕、多毛、多囊卵巢和肥胖等症状.目前PCOS与心血管关系的研究较多,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COS患者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健康人群.PCOS患者中存在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高危因素,因此PCOS与脑血管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僵硬度等亚临床研究的结果提示了两者的相关性.我们旨在综述PCOS中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别是关于脑血管病结构和功能的亚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9.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06例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ALS患者106例,记录其临床资料、肺活量和神经功能等级评分,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面访或电话随访,直至其死亡或气管切开.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用Log rank分析各单因素变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多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106例AI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1±10.5)岁,确诊52例,拟诊37例,可能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 30~40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起病部位、发病到诊断的时间和诊断时的用力肺活量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6.84、43.30、4.78,均P<0.05).进一步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病到诊断的时间为最有力的影响因子(Wald值20.221,风险系数0.351,P<0.05),而性别、年龄、诊断级别、诊断时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与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生存时间最有力的影响因子,提示ALS患者诊断时的病情发展速度与生存时间高度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损害(MCI)的青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对本院睡眠门诊就诊的确诊为OSAS的青中年患者171例,采用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分析2组患者GDS和ADL评分变化。结果青中年OSAS患者中,MCI组患者与非MCI组患者相比较,总记录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有效睡眠时间比非MCI组患者短、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非MCI组患者(P〈0.05);MCI组患者REM睡眠潜伏期、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显著长于非MCI组患者(P〈0.01);而REM睡眠比例、最低SaO2显著低于非MCI组患者(P〈0.01)。结论睡眠结构紊乱和夜间低氧血症是加速了MCI青中年OSA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MCI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