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目的 比较被关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前后的症状、社会功能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变化.方法 对43例被关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于解锁前、解锁后6个月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或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效果,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采用<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和<解锁患者家庭经济学指标调查表>进行患者家庭经济学指标比较.结果 解锁前、解锁治疗6个月时PANSS总分、BRMS总分、SDSS总分、家庭经济学指标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解锁治疗显著改善了被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2.
目的调查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现况及3级(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精神科的处方差异。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取河北省37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12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于2007年11月19日至23日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双相情感障碍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125例患者中,躁狂相104例(83.2%),抑郁相21例(16.8%);123例(94.4%)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98例(78.4%),抗精神病药89例(71.2%)。(3)躁狂相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84.6%)和抗精神病药(79.8%)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5.7%)。(4)市级医院抗抑郁剂的使用频率(32.8%)高于省级(4.8%)、县级(9.1%)医院(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中国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但在县、市级医院有使用不合理之处。建议进一步加强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的基层培训。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脑结构非对称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患者来自不同家族的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三组各19人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脑结构成像。使用统计学参数图软件SPM2计算全脑灰质结构非对称性指数,并比较三组人群非对称性指数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相比,颞上回、后扣带回、小脑、顶叶、基底节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相比,颞上回和顶叶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和一级亲属相比,小脑、顶叶、基底节的非对称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颞上回和顶叶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指标,而后扣带回、小脑、基底节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4.
目的了解河北省抑郁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治疗现状。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河北省37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进行调查。结果1共调查住院和门诊抑郁障碍病人223例;单一药物治疗97例(43.5%),联合2种及其以上药物治疗124例(55.6%),未用药2例(0.9%);2门诊患者帕罗西汀的使用频度明显高于住院患者(P0.01),其它药物在门诊与住院患者的使用中没有明显差异;三环类抗抑郁剂多虑平、阿米替林住院患者用药剂量明显高于门诊患者(P0.05,P0.01);3合并使用苯二氮类药113例(50.7%),使用频率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使用剂量在正常范围,持续时间超过60天者占30.8%(43/140);4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37例(16.6%),伴精神病性症状者治疗多合并精神药物73.0%(27/37)。结论河北省抑郁障碍治疗基本合理,但应注意减少合并用药及缩短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5.
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河北望都皮肤病防治院确诊的住院麻风病患者41例,并与43例正常样本对照。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06,P0.01;t=2.16,P0.05),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63,P0.01),两组掩饰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1,P0.05)。结论在麻风病患者中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治疗,对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进行干预,使患者更多的运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保持稳定的心态,更好地缓解心理痛苦,适应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保定市民特殊恐怖症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及以上的人群10073例,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Ⅳ),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对调查对象进行特殊恐怖症的诊断。结果9021例完成调查,特殊恐怖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74%,时点患病率为0.68%;各类型的终生及时点患病率分别为:动物型0.38%、0.36%,自然环境型0.31%、0.27%,其他型0.07%、0.03%;血液-注射-损伤型的终生和时点患病率均为0.09%,情景型仅终生患病率为0.01%。女性时点患病率高于男性;农村时点患病率高于城市;30-39岁的患病率最高,18~19岁的患病率最低。特殊恐怖症的精神科就诊率为2.5%。结论特殊恐怖症常见于年轻的女性,各类型患病率不同,且就诊率低。  相似文献   
197.
不同年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竹  刘建从  桑文华  杜波  栗克清 《河北医药》2009,31(15):1999-20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现象已引起医学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及患者自身的重视。抑郁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影响着躯体疾病的临床康复和预后[1]。而脑卒中是人类致残、致死率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不但导致患者肢体功能的障碍,还对其知觉、认知、心理等造成损害[2]。所以本文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进行相关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8.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部分极重灾区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以及影响共病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安县、平武县及北川县部分受灾群众进行调查,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为诊断工具。结果:共138例诊断PTSD,其中90例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率65.2%;42.8%患者共病重性抑郁障碍,12.3%共病特殊恐怖症,10.9%共病惊恐发作;40~59岁共病率最高为70.4%(χ2=5.94,P=0.05),有亲人死亡者共病抑郁症35例,明显高于无亲人死亡者24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结论:65.2%PTS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以共病重性抑郁障碍、特殊恐怖症、惊恐发作最多见,共病率与年龄相关,地震中有亲人死亡将增加PTSD共病抑郁症风险。  相似文献   
199.
本研究调查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肇事肇祸行为,以便进一步探索防范措施。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1月1日至30日调查河北省全部确诊的住院麻风病患者50例,均住院于河北望都皮肤  相似文献   
200.
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国内对暴食障碍的认识较晚,目前难以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5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名内科专家组成《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暴食障碍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