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清肝通络饮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徐宗佩教授临床经验方,本实验观察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脏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同时观察清肝通络饮对SHR的血脂的影响。[方法]应用SHR模型,观察单次灌服清肝通络饮后1、3、4、6 h时及连续灌胃给予清肝通络饮10周,大鼠SBP的变化;应用小动物超声测量仪检测给药10周后,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内径、室间隔厚度等反映左心室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指标;检测血脂生化指标,研究清肝通络饮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结果]单次灌胃清肝通络饮干预后,未能显著降低SHR血压;连续10周给药后,清肝通络饮[25 g生药/(kg·d)]组在第1周、第5周能够降低SHR收缩压(P0.05);清肝通络饮[6.25 g生药/(kg·d)]组在第1周、第7周、第8周能降低SHR收缩压(P0.05);阳性对照药缬沙坦单次给药及连续10周多次给药,均能降低SHR血压(P0.05);阳性对照药组、各组清肝通络饮组均能显著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P0.05),能显著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P0.05),增加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P0.01);未观察到清肝通络饮对SHR大鼠血脂有显著影响。[结论]各组清肝通络饮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形态,提高心脏功能,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尿蛋白水平,将11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尿白蛋白组(DN0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另外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IL-27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白蛋白/肌酐、血清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C肽水平;并分析血清中IL-27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H组[546.200(411.600,639.250) pg/mL]相比,DN0组[788.200(594.500,1 010.950) pg/mL]患者血清中IL-27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DN1组[990.780(811.480,1 237.830) pg/mL]IL-27浓度较DN0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DN2组[1213.300(996.450,1 546.200) pg/mL] IL-27浓度较DN1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IL-27血清浓度与尿蛋白(r=0.580,P=0.000)、血肌酐(r=0.257,P=0.002)、糖化血红蛋(r=0.343,P=0.000)、血清hs-CRP(r=0.431,P=0.000)、空腹血糖浓度(r=0.334,P=0.000)呈正相关关系;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C肽无明显相关性(P>0.05);IL-27作为DN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潜能较hs-CRP作为诊断DN的潜能更大,两者联合诊断效能进一步增加。结论:IL-27的血清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DN的发展有关,IL-27可为DN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郑晨  杨鹏飞  刘晓燕 《中国药事》2020,34(8):872-876
目的:医疗器械在使用期限内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对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有明确规定,并出台了相关指导原则。但目前我国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符合我国法规要求,适合我国有源医疗器械发展现状的使用期限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该文从相关指导原则的制定背景和技术审评的角度出发,探讨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定义、适用原则和评价,并加以实例讨论。结果: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研究应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生产企业应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动态考虑产品的使用期限。结论: 科学系统的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评价研究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科学开展相关过程,系统完成其产品的使用期限评价,提升产品可靠性,提高注册申报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尝试采用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总动脉诱导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生成。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6只,分别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假手术组,n=6)或结扎(实验组,n=20)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于结扎前(0 d)、术后1 d、1周、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术后4周行脑血管造影了解基底动脉变化;术后1周、4周取基底动脉观察动脉形态变化并对分叉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假手术组动物全部成活,实验组术后存活率为80%(16/20)。实验组术后1 d,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直线升高,高于术前226%;术后1周仍在持续升高;术后4周血流速度处于稳定状态。实验组术后1周,基底动脉增粗,明显迂曲;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基底动脉分叉部中膜厚度变薄;内弹力层部分消失、断裂或变薄。结论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诱导兔基底动脉顶端出现新生动脉瘤样改变。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一种汉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专业软件设计引物和 TaqMan-BHQ探针,以人工合成 L 基因的片段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研究。结果模板的 Ct 值与模板稀释浓度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 =-3.607X +41.84,r2=0.998,PCR 扩增效率为108.1%,其最低检出限为53.2 copies/μL。结论应用 TaqMan-BHQ1探针的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汉城病毒核酸,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MRI、MRA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硬膜窦血栓形成(DST)的影像学特征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怀疑DST的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及MRA扫描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I典型表现为血栓形成各时期的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A示受累硬膜窦不显影;增强扫描示受累硬膜窦异常对比增强。结论:MRI、MRA及增强MRI诊断脑硬膜窦血栓形成具有特异性,能够指导临床及早、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为临床常用局麻药,其含量测定方法药典规定用中和法,终点不易掌握,测定误差较大。本文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选定波长处直接测定,可消除其分解产物的干扰,快速简便,结果与药典基本一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碱金属热消融方法为肿瘤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该疗法结合了热疗与化疗的双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在热疗过程中无创监测热凝固区,并在热消融后判别热凝固区进行疗效评估是此消融手术的一个关键。本文拟采用超声图像对热疗进行评估,并选取出变化较大的纹理特征参数作为疗效评估手段。方法首先采集碱金属消融后猪肉组织的B超图像与正常组织的B超图像,利用图像纹理特征分析方法,评估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等19个参数,统计20例实验结果,获得消融后变化率较大的参数,作为组织是否热凝固的判断依据。结果统计数据表明,碱金属热消融前后图像纹理特征变化较大的有灰度直方图中的灰度均值、灰度标准差以及灰度共生矩阵中0°和45°的对比度等4个参数。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可间接反映碱金属热消融的效果,并可作为热凝固区的判别依据。当灰度值增大50%及以上、灰度标准差增加100%及以上、灰度共生矩阵中对比度增加30%及以上时,可判定此时组织为凝固组织。结论本文为碱金属热消融方法的疗效评估及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可为该疗法的快速实用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影响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后预测模型,为预后判断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住院治疗、年龄为18~60岁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29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学指标等基线资料,检测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rs112735431位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基因(rs2107595、rs2240419、rs2389995位点)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根据随访1年时的临床结局,294例患者被分为病情未发展组(177例,60.20%)、病情发展组(117例,39.80%),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将数据样本按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随访1年时的临床结局为因变量,利用训练集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利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以评估模型的价值.结果 病情发展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肌酐、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病情未发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情发展组与病情未发展组的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每增加1分,病情发展的风险增加76.8%(OR=1.768,95%CI 1.479~2.112);MTHFR(C677T)基因TT型患者病情发展的风险是CC型的4.128倍(OR=4.128,95%CI 1.497~11.383);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病情发展的风险是未患有高血压患者的3.421倍(OR=3.421,95%CI 1.353~8.645).训练集ROC曲线的AUC值为0.856(95%CI 0.806~0.906),测试集ROC曲线的AUC值为0.847(95%CI 0.756~0.937),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结论 NIHSS评分、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高血压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基于NIHSS评分、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高血压3个自变量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有助于判断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0.
初级纤毛是一种由微管构成并突起于细胞表面的细胞器。初级纤毛的结构在某些疾病中会发生改变,特别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显微影响,分析初级纤毛的形态结构,有助于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传统分析方法主要采用Photoshop软件画线量取其长度指标,因此存在准确度低、重复性差、分析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色彩分离技术,将细胞与初级纤毛有效分离;并对比分析中值滤波、均值滤波、Sobel、Roberts、Prewitt、Log算子多种算法对初级纤毛形态边缘的保持效果,选取Prewitt、Log算子,改进并提升边界提取效果;再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去除杂质;最后通过连通域标记获得每个初级纤毛的周长与面积参数。与传统方法对比,本研究方法测量初级纤毛结构参数的时间由50~80 min减少为2 s,相对误差ω提高了19.08%以上,达到了快速精确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