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应用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应用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方法,进行治疗的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并对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应用该技术栓塞治疗2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例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为颈内动脉前壁复发动脉...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建立一种汉滩型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地检测HTNV。方法利用Beacon Designer7.0设计引物和探针,以HTNV的S基因片段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评价此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建立的RT-PCR方法对HTNV的最低检出限为4.08copies/μL,模板Ct值与稀释浓度的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3.4118X+41.997,扩增效率为96.4%,R2=0.994。结论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应用于HTN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商陆中毒样品中商陆皂苷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商陆中的商陆皂苷甲和商陆皂苷乙,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03n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溶液,流速为1.0mL/min。结果商陆皂苷甲和商陆皂苷乙在质量浓度0~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检出限分别为36.5、96.5mg/kg。加标回收率为96.3%~9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3%~0.54%。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商陆中毒样品中两种商陆皂苷的应急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肠鸣音是肠生理状态的反映,在临床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肠鸣音的产生机理,需要对采集的肠鸣音进行滤波,并开发相关系统,以期为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提供便捷。方法:在肠鸣音采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小波的方法进行肠鸣音的滤波,消除影响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的干扰噪声,并搭建了相应的肠鸣音滤波分析系统。结果:搭建的分析系统与前端的采集系统一起,可以有效的组成肠鸣音记录与处理系统。结论:经过临床医生的鉴别,所采用的滤波方式能有效滤出干扰噪声,所搭建的系统具备的信号转换及音频播放功能,可以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便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脑血管病急诊模式优化措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取栓效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实施脑血管病急诊模式优化前后收治的AIS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优化组各收集到患者49例,两组自接诊到CT检查、送入导管室、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再通的时间分别为24.1±13.6min vs 13.4±7.6 min,=4.417(P <0.001);87.8±48.0min vs 70.6±23.0 min,t=2.095(P=0.020);49.5±24.7 min vs 38.9±12.5 min,t=2.034(P=0.024);197.0±62.3 min vs 142.6±46.6 min,t=4.053(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化的脑血管急诊模式可显著缩短AIS患者自抵达急诊到CT检查、静脉溶栓、抵达导管室、动脉取栓再通的时间.结论 优化的脑血管急诊模式可显著提高急诊取栓效率.  相似文献   
57.
正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形成之前,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AIS发病4.5 h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治疗有效~([1-2])。但在卒中人群中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比例不及10%,且在静脉溶栓后3~6个月有2/3的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其对于合并大血管阻塞的卒中患者,其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含有西尼罗病毒(WNV)prM和E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筛选典型西尼罗病毒株,构建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西尼罗病毒prM-E蛋白,利用透射电镜、免疫印迹试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产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转染细胞上清纯化物中透射电镜观察到重组蛋白形成的球型颗粒,免疫印迹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表达的病毒样颗粒蛋白能够与抗西尼罗病毒抗体特异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间接ELISA证实,重组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西尼罗病毒样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西尼罗病毒感染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0.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脑血管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组8例中,成功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5例.2例因动脉瘤体积过小无法进一步实施弹簧圈栓塞,以单纯支架治疗.1例患者在成功释放支架后填塞弹簧圈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 患者出院时改良 Rankin 评分为1分4例,2分1例,3分1例,2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术后9~36个月(平均21.5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提示4例患者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1例1分,1例2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随访,证实动脉瘤影像学复发3例,均接受再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 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的町行方法之一.此方法用于急性期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应用多支架技术或使用新型低孔率支架辅助栓塞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再出血和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