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25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多媒体优化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探索和总结,指出多媒体网络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神经梅毒的误诊、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芳  杨晓苏  肖波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60-2661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当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梅毒。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对本院2000至2006年收治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首诊漏诊的神经梅毒共11例,占61.1%,其中院外9例,院内2例。现就误诊、漏诊的原因作出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应用cDNA阵列技术寻找遗传性癫差异表达基因 ,为从基因水平探讨癫的发病机理打下基础。采用AtlasTM RatcDNAExpressionArray建立遗传性癫易感性P77PMC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基因表达谱 ,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两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发现有 15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 13个基因在P77PMC大鼠大脑皮质中高表达而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中低表达 ,2个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中高表达而在P77PMC大鼠大脑皮质中低表达。结果提示 ,P77PMC大鼠与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存在多个差异表达基因 ,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癫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9~ 70岁 ,平均 36 .1± 15 .3岁 ,病程 9天~ 8个月。全部病例均有头痛 ,部分伴有呕吐。 18例主诉低热 ,4例病程中有抽搐发作。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者 2 0例 ,余 4例可疑阳性或阴性 ,均为老年患者 ,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者 2例 ,1例  相似文献   
15.
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Guamania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parkinsonism dementia complex,Guam-ALS-PDC)是一种在关岛和几内亚等一些岛屿多见的地区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地亦有报道,国内迄今仅有相似的2例报道[1-2],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用cDNA阵列技术寻找遗传性癫(癇)差异表达基因,为从基因水平探讨癫(癇)的发病机理打下基础.采用AtlasTMRat cDNA Expression Array建立遗传性癫(癇)易感性P77PMC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基因表达谱,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两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发现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个基因在P77PMC大鼠大脑皮质中高表达而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中低表达,2个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中高表达而在P77PMC大鼠大脑皮质中低表达.结果提示,P77PMC大鼠与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质存在多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癫(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观察其传导功能。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1.007g/L)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进行培养扩增,丁化羟基苯甲醚和二甲基亚砜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突触素蛋白.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果:加入诱导剂3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有长的突起,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状,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5.0&;#177;6.5)%、神经丝蛋白阳性率为(68.0&;#177;4.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25.0&;#177;6.4)%,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较前两者弱(P〈0.05)。神经元细胞胞体表达突触素蛋白,突起未见表达。 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其突起不具备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TB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通过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MR I改变,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不典型,影像学上表现为病灶弥漫分布,累及幕上脑实质、脑干、小脑多个部位。结论结核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根据时期不同也各有差异,通过常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脑脊液镜下发现或培养出结核杆菌是诊断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疾病,患病率非常高,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全球患病率为10%,终身患病率为14%,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长期以来,偏头痛被认为与一系列精神障碍性疾病有关,包括抑郁、焦虑、恐怖和惊恐障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抑郁控引。偏头痛常与抑郁共患病,其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影响已被确认,抑郁增加了偏头痛发生的风险性,偏头痛又增加了抑郁的发生率。目前临床医生对偏头痛与抑郁共病的认识还不足,本文将结合既往研究,综述偏头痛与抑郁共病的特征、机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的经济衰退,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波动。为了准确把握在校医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素质,切实提升遵义医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我们于2009年在全学院各年级本科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