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重性精神病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个案管理组即结合病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对其实施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工疗以及家庭护理等一种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维持基本的药物治疗。分别使用临床印象总表疾病严重度(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个案管理组和对照组的病情改善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间复发情况和肇事肇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在所有治疗评分节点,个案管理组CGI-S平均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终点时PSP减分方面,个案管理组达到(12.8±15.2),而对照组为(4.9±17.1)。其中79.3%的病人改进了≥1个类别(以每10分为间隔进行分类),与对照组的37.8%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3.相比于对照组高达51.50%的复发率,个案管理组复发概率更低(14.25%);4.治疗期间个案管理组肇事肇祸率为4.75%,低于对照组18.7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的模式能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风险,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状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流浪和非流浪住院精神病患者HIV抗体、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TP抗体,其中HIV抗体阳性者送中山市疾控中心确认;以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流浪患者感染状况。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HIV抗体、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48%、8.7%、4.35%和9.18%;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的百分率和合并两项或以上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的百分率分别为22.71%和1.45%。与对照组比较,HBV表面抗原和TP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指标在流浪精神病患者内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4种传染病在流浪精神病人群内均有发生感染并以TP和HBV感染为主,感染率无性别差异。在精神病人群中,流浪精神病患者是TP感染的高危人群。流浪患者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女性流浪患者;应在该人群中积极地进行传染病检测筛查,尽早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并加强该人群相关传染病知识宣传与教育,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山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加心理干预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美沙酮加心理干预组30例即研究组和单纯美沙酮干预组30例即对照组。使用SDS、SAS进行心理状况分析,并与常模比较,比较组问治疗保持率的差异。结果:所有吸毒人员的SDS、SAS评分均比常模高(P〈0.001)。两组比较,美沙酮加心理干预组治疗保持率高(P〈0.01)。结论:吸毒人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美沙酮加心理干预对提高海洛因依赖者治疗保持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电休克和元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疗效方面的差异以及对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组和传统电体克(ECT)治疗组,每周治疗3次,9次为1疗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首次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16周各评定1次,在首次治疗前的晨6时及第1、4、16周治疗后立即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用酶法测定,血清CPK。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在第1周末开始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t=2.63~6.41,P均(0.01),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第16周末。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PANSS和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PK测定结果显示,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与ECT相比,具有同样的疗效,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2017年1月19日-25日(家属提供病史):患者,女性,18岁,未婚,实习学生。2017年1月19日出现打喷嚏等不适,感觉疲倦,自服"三九感冒冲剂"2天,尚能坚持在公司实习。但上班时经常发呆、少语、精神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不会操作电脑,无法进行日常工作。1月22日患者精神疲劳加重、讲话声音很小,自述很累,想和妈妈一起睡;多疑,认为在公司上班不安全,感觉被监视、上班路上被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D-ser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递质,其合成与代谢依赖于丝氨酸消旋酶(SR)和D构象氨基酸氧化酶(DAO),SR及DAO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为阐明精神分裂症患者SR及DAO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方法 从精神分裂症血液中克隆到SR及DAO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及DAO基因分别编码340个和347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健康人、猿、猴的同源性在96%以上;预测SR及DAO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7 KDa和39.47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11和6.36。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发现,S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DAO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提示此两种蛋白在细胞中主要发挥合成与代谢作用。结构与功能分析发现,SR蛋白有1个结构域,DAO蛋白含有2个结构域和一个链接区。 结论 推测SR及DAO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难治性精神类疾病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及代谢表型分布,并分析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难治性精神类疾病患者175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精神分裂症组(A组,106例)、心境障碍组(B组,38例)和其他精神疾病组(C组,3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森田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森田疗法进行观察治疗,2mo为1疗程,共6mo,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与常模比较有显著的焦虑、抑郁情绪(P〈0.01),应用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森田疗法治疗2mo末,焦虑、抑郁情绪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2、6mo末显效率分别为66.0%和82.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森田疗法能很好的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躯体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帕利哌酮血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2,4,6周末的帕利哌酮血浓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2,4,6周末临床疗效,并对帕利哌酮血浓度与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6周末的帕利哌酮平均血浓度为(31.89±17.36)ng·ml^-1,帕利哌酮血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r=0.146,P=0.074)。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2例患者的帕利哌酮血浓度为(45.87±19.21)ng·ml^-1,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的帕利哌酮血浓度(27.06±11.13)ng·ml^-1(P〈0.01)。结论:帕利哌酮血浓度个体差异较大,随着帕利哌酮血浓度的增加,不一定增加临床疗效,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建议进行帕利哌酮血浓度监测,以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5分为界将95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和非攻击组(45例);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三维人格问卷(TPQ)评估,分析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MOAS总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TPQ中的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HA1)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多愁善感(RD1)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自身攻击评分与PANSS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呈正相关(P均0.01),体力攻击与RD1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