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医药卫生   21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支架置入术护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支架置入术1例进行护理探讨。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监测,尤其是对血压的监测,并对术后并发症、出血、栓塞、感染及原发性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术后效果满意,血压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一般情况好。结论合理、周到、细致的观察护理是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2.
2019年12月以来,以2019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为病原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在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并迅速波及全国。陆续的相关报告证实,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群对其普遍易感,这给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随着疫情的发展,小儿骨科急诊创伤患儿的急诊与住院治疗需求问题日益突显。在武汉市及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小儿骨科医护人员的救治经验基础上,通过查阅已公布的相关防控条例,结合国内外关于2019-nCoV最新研究文献,充分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传染特点,综合既往已有的小儿骨科创伤救治原则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急诊创伤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制定出系统规范且符合小儿骨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路径和防控措施,同时也为各级医院从门急诊、住院、手术到术后护理等各环节防控,并安全开展小儿骨科创伤急诊手术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84.
自2004年全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梅毒疫情呈现较大幅度上升,近年来,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3位。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1],在高危人群中控制梅毒等性病的传播也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解我省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本文对我省2008-2012年梅毒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三棱入血成分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和芦丁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0.1%磷酸水溶液,B为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30℃。结果 4种成分分离度良好,且均在质量浓度0.000 5~0.25 mg·m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含药血清样本的精密度RSD<10%,方法回收率>90%;各组样品稳定性RSD均<10%。表明本实验精密度良好,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药动学要求。结论 该检测方法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测定三棱4种有效成分在血清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86.
大部分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s/VT),采用激动标测寻找“最早”心室电位结合起搏标测(至少11/12导联相同)进行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往往有效,然而少数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PVCs/VT采用上述方法寻找“最早”心室电位结合起搏标测进行消融无效,而在激动相对延迟处,且起搏标测匹配并不理想或起搏标测不能夺获心室的情况下却可消融成功,现将4例消融成功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大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s/VT)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三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附近及肺动脉干。起源于肺动脉干的PVCs/VT已有报道[1-3]。我们也作了一些研究[4]。现报道1例起源于主肺动脉干的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并最终经主肺动脉干标测肺动脉电位消融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88.
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实时PCR检测HBVDNA载量低于1000拷贝/mL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相对少见。对于这些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Cobas HBV DNA定量基线检查,了解其肝脏炎症、纤维化和病毒载量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口引流换药技术对糖尿病足肌筋膜间隙感染患者患足功能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伤口护理中心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肌筋膜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多个小切口相互贯通至正常组织,蚕食样逐渐清除坏死组织,清创后用脂质水胶体敷料进行对口引流,若炎症蔓延则继续扩创,患足红肿消退开始考虑逐步撤除对口引流条,最后撤出足底与足背贯穿的对口,采用湿性及密闭敷料覆盖。对照组采取大切口彻底清创,后期多次使用无菌剪或手术刀片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患足并沾干,使用银离子敷料等功能敷料覆盖。统计2组患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包括生理领域(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和心理领域(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3.76±1.94)分、(39.09±10.55) d和(94.21±6.77)分,与对照组[(5.31±2.48)分、(47.11±7.13) d和(82.09±7.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3.45,6.69,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各指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79.99±14.12)、(71.33±10.21)、(77.47±12.78)、(81.15±12.77)分,与对照组[(72.54±12.01)、(63.03±11.67)、(67.19±11.12)、(73.08±10.5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2.93、3.32、2.67,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心理领域各指标(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83.64±10.88)、(92.55±11.32)、(92.67±25.55)和(86.34±9.77)分,与对照组[(76.11±15.02)、(70.31±16.23)、(73.34±21.21)、(78.98±11.0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6.16、3.19、2.74,P值均小于0.05)。 结论小切口对口引流换药技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可靠,相比常规方法优势明显。而且保全患足外形及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健康状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分时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械吸痰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分时护理下机械吸痰,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下机械吸痰。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有效率为92. 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 47%(P 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率(HR)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2组患者的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_2)]水平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p(O_2)、p(CO_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 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 37%(P 0. 05)。结论对肺癌术后机械吸痰的患者采用分时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