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81.
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李生伟朱仕钦沈庆明罗文军叶友坤感染性休克是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休克发展过程中伴有凝血或纤溶的改变〔1~3〕,其凝血、纤溶平衡的破坏可加重休克的程度,因而对休克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  相似文献   
82.
脓毒性休克中肿瘤坏死因子及凝血、纤溶动态变化的研究李生伟朱仕钦沈庆明罗文军叶友坤脓毒性休克是一种治疗十分困难、病死率高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有报道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介导休克发生的主要介质之一[1],休克发生过程中伴有凝血或纤溶...  相似文献   
8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疑胆道损伤早期十二指肠镜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后怀疑胆道损伤早期十二指肠镜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7例LC术后疑胆道损伤早期应用十二指肠镜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未发现胆道损伤 ,同时行鼻胆管引流术 (ENBD) ,均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后疑有胆道损伤者应尽早行ERCP检查 ,不仅可以及时诊断、治疗 ,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4.
高排性十二指肠外瘘1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排性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高排性十二指肠外瘘病人,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诊断,临床表现及采取的治疗措施。结果:18例患者均为手术后并发症,确诊时间为手术后2-14天。所有病例均行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通畅引流等一般治疗。7例瘘口自然关闭,8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早期手术,5例获治愈;2例晚期手术,均获治愈。3例死亡,结论:手术是导致高排性十二指肠外瘘的主要原因。非手术治疗对治愈性手术前是必须的,如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凝血、纤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手术前后凝血、纤溶的变化。方法 :用凝血、纤溶动态图(CFDG)分析 4 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凝血纤溶的变化。结果 :气腹中、气腹后凝血、纤溶各指标较气腹前增强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后凝血和纤溶活性虽有所增强 ,但凝血和纤溶系统是平衡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8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急性胰腺炎的 50%~70%[1]. 其中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ile severe acutepancreatitis,BSAP)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提倡"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难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介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7.
内毒素耐受(ET)是指预先给予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调节反应,不仅可防止再次内毒素刺激后机体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还能诱导对缺血再灌注损害(I/RI)的交叉耐受作用。但由于内毒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评估,同时在面临I/RI的手术前数天给予内毒素预处理以期诱导ET也并不现实,因此,如能阐明ET的发生机制及关键性调控因子,将有可能为以ET为基础的I/RI的治疗找到现实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8.
内毒素血症时小肠黏膜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早期枯否细胞(KC)在小肠黏膜损害中的作用及氯化钆(GdCl3)阻断KC功能后对肠道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A组:单纯注入内毒素;B组注入内毒素之前24h先经静脉注入GdCl3;C组:假手术对照组。注射内毒素后4h处死大鼠,取材并收集胆汁。光镜下观察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分离大鼠的KC,用RT-PCR检测K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胆汁和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回肠黏膜绒毛上皮表浅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上皮脱落;B组回肠黏膜损害明显减少;C组回肠黏膜的形态学无改变。A组KC表达TNF-α和IL-6mRNA显著;B组表达明显减少;C组表达不明显。A组胆汁中TNF-α和IL-6的水平分别为(1032±107)pg/ml和(1185±127pg/ml,血浆中TNF-α和IL-6的水平分别为(207±29)pg/ml和(213±33)pg/ml,显著高于B组犤(521±76)pg/ml和(572±54)pg/ml,(113±18)pg/ml和(147±22)pg/ml犦及C组犤(72±13)pg/ml和(118±22)pg/ml,(67±10)pg/ml和(109±18)pg/ml犦(P均<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早期K释放的TNF-α和IL-6在回肠黏膜损害的启动和进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外科急腹症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抗生素在外科急腹症中应用占有重要的位置。外科急腹症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或损伤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腹膜刺激征和全身中毒症状。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组疾病和重要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只有掌握抗感染治疗的基本知识,才能合理应用抗菌药,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这包括要了解急腹症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与诊断治疗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病原学观察,了解临床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和耐药变迁,熟悉抗菌药的抗菌特性与其药动学特点等。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早期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配合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w时患者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3w后,2组患者步行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