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二氧化碳气腹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气腹对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二氧化碳气腹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67例,并按手术时间分为2组:≤90min为LCa组共40例、〉90min为LCb组共27例。选择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手术患者28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0h)及手术后24h抽静脉血栓查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观察在二氧化碳气腹下手术和开腹手术以及手术时间长短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LC手术结束时TM、ET-1均升高,但术后24hET-1下降到正常水平,而TM仍高于术前水平,而且LCb组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升高更明显;但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组在术后0hTM、ET-1均升高,但低于LC组,而在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氧化碳气腹在短期内增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临床上对伴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病人中,在术中及术后短期内采取一定的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伟  何平  李生伟 《微创医学》2007,2(6):521-522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患者95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7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28例。在接受LC的病人中,按手术时间分为两组,≤90min为LCa组共40例、>90min为LCb组共27例;随机选择同期28例患者行OC手术,且手术时间均在90min以内。所有患者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0h)及手术后24h抽静脉血检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vWF的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时间长短对vWF的影响。结果①LC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hvWF高于术前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不同时间组的LC在术后0hvWF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LCb组升高更明显;但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OC在术后0h时,vWF升高,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与LC相比较,OC明显升高(P<0.05);而在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增高大于开腹手术,而且手术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但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腹腔镜手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下降快于开腹手术,提示腹腔镜手术仅在短期内增加了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肝癌后,观察不同浓度载HSV1-TK基因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对裸鼠残留肝癌组织中T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肝癌模型40只,随即分成4组,每组10只,使用JC200型HIFU治疗仪对裸鼠消融80%后,经裸鼠尾静脉注入不同浓度载基因微泡,然后用超声辐照,Real-timePCR检测TK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TK蛋白的表达情况,绘制抑瘤曲线。结果免疫组化及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及抑瘤率均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携基因微泡浓度≤0.6μg/μL时,TKmRNA、蛋白的表达,抑瘤率与微泡呈浓度依赖,而当携基因微泡浓度>0.6μg/μL时,基因的表达及抑瘤率与微泡浓度无相关性,故携基因的微泡浓度为0.6μg/μL时TK基因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乳糜漏是一种少见并发症,患者由于丢失大量蛋白质及淋巴细胞,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严重者可致死.关于腹部手术后乳糜漏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方法3大类,保守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为首选措施,若无效可行手术治疗,均失败时可考虑其他特殊治疗办法.本文就腹部手术后乳糜漏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术中易出现大出血。报告我们诊治的13例患者情况如下。1临床资料1997年5月—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829例肝硬化患者,术中出现致命性大出血13例(占1.57%),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结果见表1,其中1例为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3例回输自体血,2例术中使用鱼精蛋白,术中均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3例输入血小板,4例输入冷沉淀。手术时间1.5~7.4h,平均4.4h;死亡9例,病死率69.2%。2讨论肝硬化患者本身肝功能异常是大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肝功能分级的不同与预后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Child-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切开及其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行术中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1月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38例,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后,纵行切开胆囊管及其汇入部上下缘各约2mm,经此进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治疗。探查完成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及胆囊管。结果探查发现肝外胆管结石27例,阴性结果11例。术中发现结石共计56枚,结石取尽率100%,胆道镜检查或/和取石时间为2~35min,平均13min,进食后24h拔除引流管,均未发生胆漏,平均住院时间8.5d。术后3~6个月常规B超随访,均无胆道狭窄表现。3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1%(35/38),随访时间3~37个月,平均19个月。结论经胆囊管切开及其汇入部微切开入路术中胆道镜检查及治疗避免了术后安置T管,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智  冉立峰  李生伟  龚建平 《重庆医学》2012,41(12):1160-1162,1165
目的为了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及评价。方法筛选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单一行TACE治疗的分为A组;TACE术后联合HIFU治疗的分为B组。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肝功能、甲胎蛋白(AFP)、MRI和CT的效果。结果在A组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在B组中有一例中度发热,一例皮肤灼伤。TACE术前和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A组中分别是ALT(59.8±45.9)U/L,AST(76.9±55.5)U/L和ALT(86.7±59.2)U/L,AST(73.7±49.8)U/L;在B组中分别是ALT(63.4±56.8)U/L,AST(72.5±46.6)U/L和ALT(54.3±30.8)U/L,AST(58.3±2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中,术前AFP是(943.1±411)ng/mL,只有6例患者复查AFP(942.8±468.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术前和术后AFP的中位数分别是621.8ng/mL和1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和CT结果显示肿瘤靶区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的减少和中断。术后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是11.4%,65.7%,22.9%和28.9%,6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术后联合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的TACE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肝功能、AFP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MRI和(或)CT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肿瘤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有缩小,肿瘤区域出现凝固性坏死和肿瘤血供的减少和消失。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1995-2008年手术治疗的114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治疗胰头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的疗效,进一步探讨胰头癌手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一种复杂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术后管理的提高,已经使胰腺切除术后死亡率减少到5%以下,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改变很小,仍然在30%-40%范围。术后胰瘘依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式,能改变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支撑引流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也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环氧化物酶2(COX2)及其产物前列腺素I_2(PGI_2)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32只)和对照组(8只)。手术组以门静脉部分结扎复制大鼠PHG模型,分别在手术后1、2、3、4周(每周8只大鼠)测自由门静脉压力;并处死动物,肉眼和光镜观察大鼠胃黏膜病变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门静脉血及胃黏膜匀浆中PGI_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期胃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门静脉结扎后其压力很快升高,术后1、2、3、4周分别为(2.40±0.15)kPa、(2.38±0.17)kPa、(2.52±0.21)kPa和(2.46±0.17)kPa,与对照组(0.90±0.16)kPa比较,t值分别为19.345、17.931、17.356、18.900,P<0.05;肉眼观察见胃黏膜苍白水肿、充血、浅表糜烂及点状出血,并随门静脉结扎时间的延长而日益加重;光镜下见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增厚,血管扩张,血管断面增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1周门静脉血及胃黏膜中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很快升高分别为(104.52±25.11)pg/ml和(180.21±37.56)pg/ml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62±20.33)pg/ml和(142.11±31.51)pg/ml],t值为2.710和2.198,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第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