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他汀类药物不但对卒中有一级、二级预防作用,而且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及远期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与卒中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β淀粉样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45)、脑卒中急性期患者(n=92)、血管性痴呆患者(n=62)血浆中Aβ的浓度,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含量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为(1.65±0.15)ng/ml,血管性痴呆组为(1.04±0.13)ng/ml,正常对照组为(4.12±0.11)ng/ml,脑卒中组血浆中Aβ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变部位与Aβ的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Aβ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伴有感觉平面的截瘫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典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但有大约10%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称为变异型.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变异型中,以Fisher综合征最常见,而截瘫型仅国外有个例报道[1],并认为不应有感觉平面.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伴有确切感觉平面的截瘫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和重要的致残性疾病,首次卒中3个月后约30%的患者发生认知损害[1].全世界每年约有570万人死于卒中,其中87%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女性一生的卒中危险比男性高,45~54岁女性的卒中发病率是同年龄组男性的两倍,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中年后增加,仅美国每年治疗卒中的医疗费用就高达5 800亿美元[3],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女性卒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女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强力霉素和三七皂甙对大鼠脑栓塞后不同时间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干预作用,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TC染色、伊文氏蓝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出血量进行检测。结果相应时间段尿激酶(UK)溶栓组与缺血对照组比较MMP-9表达显著增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出血量均有增加趋势,以12h UK组明显;6h UK组较缺血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强力霉素和三七皂甙联合尿激酶治疗的各组与相应时间点单用尿激酶组比较MMP-9表达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下降,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出血量均有改善。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溶栓治疗,提高溶栓疗效,减轻溶栓后血脑屏障破坏和出血性转化,可能有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对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1年的随访,比较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效果,并比较不同Essen评分组间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接受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9例,术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应用1个月(69例)或3个月(150例),然后单用阿司匹林(124例)100 mg/d或氯吡格雷(95例)75 mg/d; 并对纳入患者进行Essen评分,分为低危组(41例)及高危组(178例); 随访1年时的主要终点(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死亡)及次要终点(颅内或颅外出血)。结果 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基线特征均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2.4%、0.8%、0.8%、0)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1.1%、0、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次要终点事件颅内出血、颅外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3.2%)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1.1%、1.1%)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Essen评分低危组中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4.3%、0、0、0)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0、0、0、0)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 高危组中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2.0%、1.0%、1.0%、0)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1.3%、0、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聚集1或3个月再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年内其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不同Essen评分组间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主要终点事件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7.
血红素加氧酶(HO)是体内氧化降解血红素的限速酶,共有三种同工酶,每一种同工酶其组织分布及调节存在明显差异。HO调节细胞内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水平,而且血红素的三种降解产物均具有生物活性;HO在衰老、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有效的调控其表达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2010年12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发表了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指南概述了已明确和正在明确的卒中危险因素,为降低首次卒中风险提供循证性建议.方法 本指南系统地回顾了各种循证医学证据,遵循AHA准则,对2006年的指南进行了全面的修订.结果 指南对个体首次发生卒中风险的评估方案进行了评定.根据危险因素干预或风险标记物的可能性和证据强度,将卒中一级预防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和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对每项危险因素增加了新证据,根据新证据更新了推荐建议或推荐级别.指南首次增加了急诊室卒中一级预防和改善卒中预防策略依从性的相关内容.结论 大量证据显示了各种危险因素,从而为减少首次卒中的发生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60.
目的:就肌营养不良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从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两方面进行相关探讨.方法:报道1例肌营养不良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肌营养不良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主要有脑萎缩、无脑回或脑回肥厚、白质病变及后颅窝病变等,其发病机制为LAMA2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层粘连蛋白α 2链缺乏,导致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