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病房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入院的11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35~84岁,平均(59±22)岁;Ⅰ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对110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及动脉血气,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患者入住呼吸科病房作为研究起点,以患者痊愈出院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8例),以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68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42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pH值、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pH值、APACHEⅡ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1%±11%)明显高于死亡组(14%±6%)(X~2=161.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15%(10/6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43%(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4,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20天加GP方案)和对照组35例(单用GP方案),2周期后评价疗效,未进展的病例继续治疗至4周期,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简易疲乏量表(BFI)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EORTC QLQ-C30)对患者进行调查,以评估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患者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2.8%,对照组有效率为31.4%。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疲乏程度减轻,生活质量分值提高。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作为NSCLC化疗患者辅助用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3.
大多数轻度或中度哮喘患者,通过规则使用抗炎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能实现哮喘控制。但是,一小部分患者尽管使用最大剂量的吸入性药物仍有症状持续存在,并频繁发作或持续气流受限。这些患者大多属于“难治性哮喘(difficult asthma)”,占哮喘病例总数的5%~8%。难治性哮喘并非专指危重或致命性哮喘,而是包含了以往所谓的“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激素依赖/抵抗性哮喘(steroid-dependent and/or resistant asthma)”、“难以控制的哮喘(difficult to control asthma)”、“控制不良的哮喘(poorly controlled asthma)”、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阿霉素对体外培养不同C-erbB-2表达水平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阿霉素对人肺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SABC法检测阿霉素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C-erbB-2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对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阿霉素可显著抑制3株人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可使SPC-A-1和LTEP-a-2肺腺癌细胞系C-erbB-2的表达下降,在SPC-A-1和LTEP-a-2肺腺癌细胞系,G2-M期百分率明显升高,而在A549肺腺癌细胞系则可见明显的凋亡峰。结论:阿霉素抑制肺腺癌细胞株SPC-A-1和LTEP-a-2的生长机制可能与降低C-erbB-2表达引起肺腺癌细胞G2阻滞有关,其抑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则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5.
中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力和视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及视野缺损的眼病 ,其致盲率位于眼科第二。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进行性死亡和神经纤维丢失。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认为细胞凋亡是青光眼导致RGC进行性减少的主要机制之一。青光眼手术治疗后 ,多数患者的眼压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但部分患者的视神经损害可继续发展。因此 ,除降低眼压外 ,对抗RGC的凋亡和保护视神经成为目前和未来青光眼防治的主要课题。 1999年~ 2 0 0 2年 12月我们应用中药丹参、黄芪、人参煎服液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  相似文献   
46.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法(ABC)检测19例小细胞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36.84%、15.79%。表达类型以全细胞型为主,ER和PR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及吸烟指数的多少无关;ER与PR呈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性激素在一些小细胞肺癌病人的发病机理中有一定的作用.ER、PR的测定为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氰化物中毒的诊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化物是最具有致死性和危害性的毒物。由于其在金属冶炼萃取、电镀、化工合成、制药、印刷业中有重要用途,无机氰化物和有机腈类化合物被广泛和大量使用。在黄金矿提炼、电镀、化工生产等行业发生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CP)事故已有许多报道。此外,火灾中含氮和碳的物质燃烧,或尼龙、塑料、聚丙烯腈等高分子材料燃烧或热解均可释出氰化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背景 白介素(IL)-25可活化嗜酸粒细胞(EOS),能诱导与2型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研究发现,IL-25可以诱导气道高反应性,促进外周血和气道EOS浸润.但IL-25与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的关系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分析NAEB患者外周血、痰液IL-2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用不同型号采血针进行肿瘤患者静脉采血对血清钾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用7号和9号针头分别对50例患者于两侧手臂的肘正中静脉采集3 mL血液,观察不同型号针头采集血液中血清钾浓度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型号的针头采血的血清中,血清钾浓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5.1,P<0.05)。结论针头型号越小,阻力越大,红细胞破碎越多,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和血清钾值偏高;针头型号越大则相反。血清钾的测定,要选用合适的针头,以取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一种预测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30天死亡风险的模型。方法进行多中心回顾研究分析178例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存活组144例和死亡组34例的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评分系统对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30天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30天病死率19.1%。肺炎严重度指数(PSI)Ⅰ~Ⅱ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评分0~1分的实际病死率分别为14.5%和15.7%,远高于预测病死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尿素氮7 mmol/L、白蛋白35 g/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0.7×10~9/L是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血尿素氮7 mmol/L(U)+白蛋白35 g/L(A)+外周血淋巴细胞0.7×10~9/L(L)组合的UAL作为模型预测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30天死亡风险,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高于CURB-65评分(AUC=0.777,P=0.008 3)、CRB-65评分(AUC=0.590,P0.000 1)、PSI分级(AUC=0.568,P=0.000 1)。结论 UAL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模型用以预测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30天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