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过去认为脑梗死是公认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老年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关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正成为关注焦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性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基础,也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其中斑块性质特别是易损斑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机制包括易损斑块所致管腔狭窄、易损斑块的易损性、易损斑块继发的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本文就颈动脉易损斑块与中青年脑梗死的概念、颈动脉易损斑块在中青年脑梗死中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VHL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后颅窝的VHL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VHL病的诊断靠病史及影像检查。结论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与按指南要求控制血压对预后及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连续入院的脑出血患者共41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积极降压组(n=24)和指南降压组(n=17),分别予以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入组后立即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Hg)和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2007年指南要求的降压治疗(收缩压≥180 mmHg才开始降压治疗),24 h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并随访患者至90 d,前瞻性比较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和24 h血肿增长情况.所得结果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为16.8%,指南降压组为3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 h平均血肿增加的绝对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 mL,5.1 mL,P=0.058);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比例两组分别为4.2%,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脑出血早期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不改变脑出血预后及神经功能转归,但能显著减缓早期血肿增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29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ACA组)及17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NC组均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CI组易损斑块的比例(69.2%)及检出率(47.6%)均明显高于ACA组(46.4%,20.7%)(均P<0.05)。ACI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ACA组(均P<0.05);ACA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ACI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均P<0.05);稳定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9、TIMP-1、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MMP-9/TIMP-1比值增高及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