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技术 ,探讨脑血流容量 (rCBV)及其rCBV比值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3 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 ,其中Ⅰ级 2例 ,Ⅱ级 9例 ,Ⅲ级 14例 ,Ⅳ级 7例 ,行PI扫描 ,计算肿瘤最大rCBV及其rCBV比值 ,将结果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低分级胶质瘤rCBV值为 43 .82± 15 .5 1,rCBV比值为 2 .89± 0 .83 ;高分级胶质瘤rCBV值为 12 4.3 2± 3 0 .5 4,rCBV比值为 7.82± 1.2 1;两组的rCBV值以及rCBV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不同分级的胶质瘤之间的rCBV及rCBV比值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PWI技术有助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  相似文献   
52.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超早期(24 h)与延期(≥24 h)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超早期和延期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治疗预后良好率、术后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9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1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2 021例患者,其中采用超早期治疗的患者970例,采用延期治疗患者1 051例。超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OR=2.67,95%CI:2.07~3.44)、术后再次出血率(OR=0.23,95%CI:0.11~0.47)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51~1.13,P=0.17)。亚组分析显示,超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早期组(3 d,OR=1.98,95%CI:1.33~2.95)、中晚期组(≥3 d,OR=4.66,95%CI:2.21~9.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比延期治疗有可能提高预后良好率,减少再出血率,并未增加术后病死率。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53.
颅内复杂动脉瘤血管内辅助技术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管内辅助栓塞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微导丝微导管辅助技术、双微导管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和血管内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40例(41个).结果 动脉瘤完全或大部栓塞36个,部分栓塞动脉瘤5个,死亡2例.23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2个月,均无再出血,1例大脑中动脉巨大蛇形动脉瘤复发并增大.结论 血管内辅助栓寒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4.
彭亚  柳岸  彭小伟 《癌症进展》2019,17(13):1531-1533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开始进食时间、颈部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的71.4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较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5.
急性颅脑外伤后腺垂体功能的改变,已被临床研究证实。考虑到这种改变是由于损伤以及坏死的腺垂体释放激素(如PRL、TSH)溢出血液造成,而腺垂体本身在急性颅脑外伤后的储备功能如何则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急性颅脑外伤患TRH兴奋试验后腺垂体激素PRL,TSH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56.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2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行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瘤颈形态及动脉瘤与颅骨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并根据16层螺旋CTA结果选择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结果382例中的203例患者发现223个脑动脉瘤。16层螺旋CTA诊断所有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7.8%、97.8%和97.8%。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TA评价认为136个动脉瘤适合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32个动脉瘤成功栓塞。53个动脉瘤适合外科夹闭治疗,术中认为所有的动脉瘤被成功夹闭。结论16层螺旋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指导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7.
颅内动脉瘤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椎一基底动脉瘤也称作后循环动脉瘤,指来自颅内Willis动脉环后部的动脉瘤,文献报道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我科运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和水解可脱弹簧圈(DCS或DCS ORBIT)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13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后6个月影像学上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者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34~76(55.86±10.69)岁,手术时间2~4(3.03±0.51) h。采用Cobb角法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椎X线侧位片上C_2-C_7、置换、融合及上位相邻节段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C_2-C_7曲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曲度和活动度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的曲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向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置换和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置换节段活动度高于融合节段活动度(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术重建了颈椎整体和责任节段的前凸曲度,保留了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恢复了颈椎整体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59.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后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51个)被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夹闭术后的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结果:37个动脉瘤呈囊状、9个动脉瘤呈不规则形和5个动脉瘤呈梭形.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31%),其次是后交通动脉(29%).全部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9mm、瘤体平均大小为5.5mm、瘤颈平均大小为3.4mm.49个动脉瘤需要1个钛夹夹闭,2个动脉瘤需要2个钛夹夹闭.16层CTA检出3个夹闭动脉瘤有残留,靠近钛夹的全部载瘤动脉可以被准确评价.结论:16层螺旋CTA为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和术后的改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前后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60.
腹腔镜辅助脑积水分流术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新的脑室-腹腔分流方式技术。方法选取20例各种原因所致脑积水的病人,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技术,在直视下将分流管腹腔端放置在指定位置,见脑脊液引流通畅后关腹。头部脑室穿刺手术和传统手术无异。结果术后住院期间,20例患者脑积水经CT或MRI复查全部缓解,脑室均缩小或恢复正常大小;出院后经门诊随访,除3例因分流管流速原因造成过度分流外,其余患者分流管均无阻塞现象。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强,手术时间短,腹部创口仅0.3~0.5cm,患者易接受,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