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无论是创伤性或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以及神经细胞内Mg2 含量、血清Mg2 含量皆明显下降,而且Mg2 下降程度和脑外伤伤情明显相关.Mg2 对缺氧/复氧诱导的新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神经元凋亡的作用,目前报道甚少.本研究在缺氧/复氧诱导离体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模型上,观察了Mg2 对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NMDA诱导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探讨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形态学鉴定和细胞死亡率的测定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雌激素对NMD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结果培养的神经细胞经形态学鉴定绝大多数是神经元,占总细胞数目的81·3%,凋亡细胞百分数为15·1%,NMDA(300μmol·L-1+甘氨酸5μmol·L-1)能明显诱导神经元凋亡,凋亡发生数为31·6%(与对照组相比P<0·05),雌激素(300μmol·L-1)能明显拮抗NMDA的凋亡毒性作用,凋亡发生数为18·2%(与对照组相比P>0·05)。MTT实验测定细胞生存率:NMDA组为70·2%(与对照组相比P<0·05),NMDA+雌激素组为89·7%(与对照组相比P>0·05)。蛋白印迹也显示,caspase-3的活性能被雌激素所抑制。结论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凋亡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实验结果为开发雌激素的临床应用和寻找神经保护作用药物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24小时对外应诊,是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诊治、处置的场所,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的场所.我院急诊科主要由急诊抢救室,留观室组成,同时还需负责门诊所有输液,肌肉注射及其他治疗.近三年内,急诊抢救及留观人数日趋上升,再加之急诊就诊,门诊输液治疗的随机性很强,造成急诊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病人治疗及护理不及时、细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为了解决这一护患矛盾,我科从2008年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与调配,采用双班工作制度;增加二线备班;因人制宜,科学的调配护士人力;建立岗位职责及考核目标,经过两年的实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细胞的干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人参皂苷Rg2 40、80、160μmol/L),MTT法测定神经元线粒体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活性降低,APP和Aβ1-40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明显增强,APP和Aβ1-40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g2可能通过减少损伤海马神经元后升高的APP和Aβ1-40的表达;提高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预后价值。方法 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在入院时常规进行初期(最初4.5h)MRI检查和定期头颅CT(脑卒中发病后14和21d)检查。将有PCA偏侧优势23例作为优势组,30例无偏侧优势作为无优势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结果脑卒中发病后7d,与无优势组比较,优势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2.8分vs 13.5分,P=0.005],脑梗死面积较小[8.5分vs 6.0分,P=0.007],再灌注成功率高(82.6%vs 60.0%,P=0.001)。存在PCA偏侧优势的患者出现预后良好的校正风险比为8.11(95%CI:1.8050.2,P=0.005)。结论可以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MRA中存在PCA偏侧优势用作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出现良好功能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动脉起始部迂曲对血管性眩晕的影响及其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老年眩晕患者206例,记录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眩晕分级、治疗缓解天数,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将眩晕患者分为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组(137例)与非迂曲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的临床危险因素. 结果 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组合并椎动脉优势者多于非迂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例比26例,x2 =2.496,P<0.01).椎动脉起始部迂曲患者眩晕级别:1级17例,2级36例,3级79例,4级4例,5级1例;治疗缓解天数为1~1o d.非迂曲组眩晕级别:1级18例,2级35例,3级10例,4级3例,5级1例,治疗缓解天数1~6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4,2.849,均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病、高LDL-C、糖尿病、吸烟、脑卒中史、椎动脉优势及颈椎病等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8、5.182、3.724、10.461、6.883、2.748、4.496、8.26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95%CI:5.36~18.23,OR=4.84)、高血压病(95%CI:2.79~16.45,OR=3.21)、椎动脉优势(95%CI:3.25~13.49,OR=5.48)和颈椎病(95% CI:4.38~21.28,OR=3.57)为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的临床高危因素. 结论 椎动脉起始部迂曲者眩晕级别高、治疗缓解天数延长;年龄>65岁、高血压病、椎动脉优势和颈椎病为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的临床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A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更多证据支持。方法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将128例患者分为无LA组和LA组,收集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2组危险因素分布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HCY越高,LA分级程度越高(P值分别为0.006、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FIB与LA发病相关。结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高FIB血症为LA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行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的58例患者进行耐心的术前心理疏导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伤口及负压引流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平均随访18.9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患者护理的关键,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较强的责任心不仅能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自信,还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巴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变化规律,揭示HIBD中细胞形态变化及其死亡形式,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7d龄SD大鼠99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81),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脑损伤后0,0.5,1,3,6,9,12,24,48 h皮质、纹状体、脑干多巴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动物缺氧缺血后多巴胺在0.5 h即有明显上升[左侧皮质,纹状体分别为(25.21±1.29),(63.17±2.02)μ/g],纹状体和皮质、脑干内多巴胺含量分别在缺氧缺血后6,9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细胞病理改变缺氧缺血后3 h时水肿,6 h时有局灶性坏死,12,24及48 h出现大量坏死的神经细胞.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缺氧缺血后3 h凋亡细胞出现,6 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早期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即增高,脑细胞损伤与多巴胺含量有关;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