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脑血管病血清微量元素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随着有关脑血管病(Cerebrat 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微量元素与 CVD 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着重于观察发病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共观察了81例 CVD 患者血清铁、铜、锌三种元素,对三者含量与病程、年龄以及 CVD 类型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估价铁、铜、锌在 CVD 防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癫痫起源灶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性癫痫或局灶性癫痫是由于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某一部分的神经元的异常活动所引起的反复发作,都是继发于新皮层或边缘皮层的局灶性结构损害,如瘢痕、肿瘤、  相似文献   
93.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graphy,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是近年来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此手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现将我院近几年脑动脉瘤经DSA栓塞成功的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外侵犯假阴性、假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术前行超声检查的PTMC患者326例,共472枚结节。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评估PTMC腺外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析其超声待征与假阴性、假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472枚PTMC结节术后病理诊断141枚甲状腺外侵犯,超声诊断真阳性73枚,假阴性68枚,其诊断腺外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51.7%、86.7%、62.4%、80.8%及7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直径≤5 mm、纵横径比≥1、邻近气管、双侧叶病变与假阴性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邻近气管和双侧叶病变是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16、7.237,均P0.05)。余331枚无甲状腺外侵犯的PTMC病灶中,超声诊断真阴性287枚,假阳性44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直径≤5 mm与假阳性相关(P0.05)。结论 PTMC原发病灶超声特点如大小、形状、部位是影响PTMC腺外侵犯诊断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所致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通过DSA诊断椎动脉夹层。其中临床表现为头痛者12例,其中枕部疼痛者7例;颈部疼痛者3例,其中颈强直2例;Wallenberg综合征9例,其中不全表现者6例;恶心呕吐9例;头晕8例;行走不稳4例。影像经DSA检查本组呈"串珠"征者15例;"双腔"征1例。诊断脑干梗死7例,其中延髓梗死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颅内未见病变6例。6例采取内科治疗,症状好转未再复发;9例采用介入治疗,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个月至12个月复查未见复发。其中1例载瘤动脉闭塞者,术后即出现Wallenberg综合征,MRI提示延髓梗死,考虑影响小脑后下动脉(PICA)所致,予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椎动脉夹层是引起后循环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多表现为头痛、颈痛、头晕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以颈、枕部痛者多见。在DSA及CTA中主要表现为:"串珠"征;"线样"征;"玫瑰花"征;"双腔"征;也可形成假性动脉瘤或者完全闭塞。以"串珠"征多见。正确识别临床征像积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
目前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镇痛的推荐剂量一般为25—30μg/h,舒芬太尼是芬太尼苯基哌啶衍生物,镇痛效价是芬太尼的7~10倍,对呼吸中枢作用弱,具有更强的安全性。本研究主要探讨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镇痛的合理剂量和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及IL-34、IL-36的表达及与该病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住院患者38例为ALI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d1及d7血液标本,应用Real Time 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LR4 mRNA,应用ELISA法检测IL-34、IL-36。结果 d7 ALI组外周血PBMC TLR4mRNA及IL-34、IL-36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同患者治疗前水平(P均0.001),治疗前ALI外周血PBMC TLR4mRNA及IL-34、IL-3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相关分析表明,IL-34浓度均与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及IL-36浓度呈正相关(r=0.5746及0.968,P0.05),IL-36浓度与外周血PBMC TLR4 mRNA浓度不相关(r=-0.0679)。脓毒症患者治疗前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957和0.901。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取949、IL-34取88.10ng/ml、IL-36取1.03ng/ml为截断值,诊断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0.73%、77%及84%。结论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及IL-34、IL-36的含量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监测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可以对脓毒症病情诊断及评估做出一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和蟾毒灵三种成分配伍后的镇痛效果,以筛选出三种成分的最佳配伍方式。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蟾毒灵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是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作用最弱;脂蟾毒配基用量较大时,与华蟾酥毒基配伍表现为相互的抑制作用,用量较小时则为协同作用;脂蟾毒配基与蟾毒灵配伍表现为相互的抑制作用;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配伍主要表现为蟾毒灵的镇痛作用;三者共同配伍时,未表现出相互间的协同或抑制作用。结论:欲发挥三种成分的镇痛作用,应该单独使用,或者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混合使用,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建立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讨论其应用成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实际情况需要等多种方式总结建立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建立全方位的初步评价指标。结果:确定建立的评价体系指标各项系数,并通过所有指数相乘相加,根据所得结果评价护理的质量。结论:该体系能对心外科护理质量做出较好的评价,能科学得反映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能指导并帮助提高心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石东晓  周民战  张津 《山东医药》2000,40(23):64-65
1996年8月至2000年1月,我们遇到13例患者将其他疾病误诊为三叉神经痛。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26~54岁。均以头面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初诊均误诊为三叉神经痛;后来分别确诊为牙髓炎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例,舌咽神经痛2例,副鼻窦炎、小脑角表皮样瘤、翼突过长各1例。讨论:牙髓炎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常对冷热反应敏感,夜间或卧位时疼痛加剧,多有病灶牙。本组5例牙髓炎患者,早期疼痛均为间歇性剧痛,持续时间短,其中2例由邻面龋洞引发,1例由畸形中央尖引发,病灶牙均不明显,在外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但服用卡马西平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