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系统萎缩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多种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分析19例多系统萎缩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资料,首次明确中国人群多系统萎缩患者,可以并发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性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2.
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MS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由来已久,尚无结论。本文采用PCR方法检测了MS患者血中3种病毒的DNA,并检测了免疫指标,探讨MS与病毒感染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本实验血清标本均采自神经内科住院患...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为探讨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对骨髓间充质细胞(MSC)转化方向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法分别培养小胶质细胞及骨髓基质干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果]高浓度LPS组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显著提高了MSC的GFAP阳性细胞数,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NSE阳性细胞在各组之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激活小胶质细胞能够促进干细胞向胶质细胞的转化.  相似文献   
75.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个亚型:MSA-P型和MSA-C型,前者是黑质纹状体变性,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后者是橄榄体脑桥小脑变性,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过去曾称Shy-Drager综合征,是在各亚型中都常见表现形式.神经病理研究可见病灶主要累及皮质下区域,尤其是黑质、纹状体、下橄榄核、脑桥核和小脑.  相似文献   
76.
典型症状,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7.
1病例摘要男患 ,40岁。入院前8天晨起无明显诱因头痛 ,为前额正中部隐痛 ,未吐。次日头痛加剧 ,并出现发热 ,体温38℃。6天后发现左前胸及侧面皮疹 ,为集簇粟粒大小红色丘疹群 ,当晚在皮肤科就诊。由于头痛剧烈 ,做头部CT检查 ,诊断为缺血性脑病 ,给予维脑路通、维生素C静脉滴注 ,维生素E口服 ,药物剂量不详。经上述治疗头痛不见好转 ,8天后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做腰穿检查 ,脑脊液化验结果 :细胞数280×106/L ,中性粒细胞0 15,淋巴细胞0 85 ,蛋白质2g/L ,糖0 4g/L ,氯化物5 8g/L ,压力为150mm…  相似文献   
78.
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首先由Bogousalavsky在1984年报告,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告。近年来,由于MRI和MRA的应用和不断普及,能够比较详细地讨论这个多由基底动脉闭塞所引起的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即一侧眼球不能向上,向下运动,另一侧眼球只能向下而...  相似文献   
79.
以胃轻瘫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MS)临床上少见,易与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现将本院收治的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系2006年8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Poser诊断标准的全部92例MS患者中以胃轻瘫为首发症状的8例(8.6%)患者,男1例,女7例;年龄18~40岁,平均24.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从分子学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血管性痴呆组(10只)和康复训练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康复训练组大鼠于手术后2d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含量,用长时程增强及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经康复训练后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管性痴呆后,大鼠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含量明显降低,康复训练使其含量较训练前明显升高,但仍未能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血管性痴呆大鼠的长时程增强诱导功能亦明显受到抑制,康复训练后虽明显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促进长时程增强的形成,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水平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