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狭窄减压术治疗累及视神经管的骨纤维发育不良的机制、方法、效果及时机.方法 对18例以每侧眼为单位患者行视力、CT、眼底像、OCT检查,手术组21侧行经颅硬膜外入路,其中19侧切除视神经管上壁、外侧壁和内壁病变,另有2侧切除视神经管眶口病变;非手术组15侧随访,其中1侧视力下降后手术.对不同组的视力变化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治疗性手术组15侧,视力有效率14/15,预防性手术6侧,视力不变(P=0.012),视神经管再次狭窄5侧,其中视力下降1侧(P=o.080).OCT改变符合筛板压力失衡原理.结论 在筛板压力失衡原理指导下,采取经颅硬膜外入路切除视神经管上壁、外侧壁和内壁病变,预防视神经二次损伤效应,可以改善和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72.
导航引导颅鼻联合入路内镜辅助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镜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镜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相似文献   
73.
不同类型视神经损伤经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视神经损伤病人经颅视神经减压术的疗效,探讨间接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尤其是受力部位和视神经管的CT特点,对间接视神经损伤进行分型,并在术后早期(2周)及中晚期(6 ̄72个月)对视力恢复进行评估。结果经χ2检验,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眉弓外侧型疗效较眉弓内侧型和颧骨型差(P<0.001),而眉弓内侧型与颧骨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颅视神经减压手术是治疗间接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眉弓内侧型和颧骨型视神经损伤手术效果优于眉弓外侧型。  相似文献   
74.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血液系统和肾脏受累最为明显,肝脏亦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在疾病早期,纤溶酶原(PLG)已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解它们与肝、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时测定了EHF患者的PLG、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24小时尿总蛋白(TP)。本文报道了研究结果,并将PLG分别与肝、肾功能检测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7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为了探讨EHF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情况,我们对169例EHF患者进行了血清GOT、GPT、GOT/GPT比值、白蛋白、总蛋自、血钙、血糖、总胆红素的检测,结果如下。病例选自1986年10月至1987年1月EHF流行季节。住院患者169例,均结合临床诊断与EHF特异性IgM检测确诊。患者年龄14~61岁,平均48岁。男  相似文献   
76.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流行广泛,病情重.为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对187例 EHF患者进行了病毒唑随机双盲治疗研究,同时动态测定纤溶酶原(PLG)、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G)、血小板计数(PLAT)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以观察该药对EHF 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测患者焦虑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患者抑郁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伴发焦虑(OR=3.206,95%CI:1.073~9.583,P < 0.05)和抑郁情绪(OR=9.111,95%CI:2.143~38.729,P < 0.01);患者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OR=3.267,95%CI:1.082~9.597,P < 0.05)。结论: 在COVID-19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对于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的女性患者应该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提早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8.
为掌握本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流行状况,探索群众可接受、经济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根据国家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项目组制定的项目文本和本市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实施方案,历经3年时间,先后对275759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普查,发现本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人群大,病种多,严重影响着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综合防治,对于保护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权益,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促进计划生育“两个转变”,推动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侵犯前中颅窝的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有肿瘤巨大、呈分叶状且血运丰富。本文根据经颅眶入路的手术经验及肿瘤与翼突板的解剖关系,提出颅眶入路结合鼻内镜入路治疗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回顾1999年3月至2005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的11例经颅眶入路治疗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0~21岁,平均1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衄及鼻咽部肿物。诊断依据为CT、MRI及DSA,其平均径线为6.9cm。11例肿瘤均有颅内侵犯。经颅眶入路手术11次,其中5次联合面部切口,1次经鼻镜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3例(2例蝶窦残余肿瘤);伤口感染1例;复发1例。结论对于侵犯颅内的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应先经颅眶入路,切除翼突板外侧部分肿瘤,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咽腔和蝶筛窦部分的肿瘤。  相似文献   
80.
例1,患者女,16岁,2年前因鼻塞、头痛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右侧筛窦肿瘤,侵及颅前窝。经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去除部分颅前窝骨组织,术后病理报告为骨母细胞瘤。术后1年患者自觉症状又复加重,CT检查发现:肿瘤复发,肿瘤占位右侧鼻腔,压迫筛窦、上颌窦。于全麻下施行手术,取额部冠状切口,右侧额骨开窗,探查上次手术颅前窝近鸡冠处形成的缺损区,发现硬脑膜与鼻腔黏膜粘连紧密,剪开硬脑膜,其下方皆是肿瘤组织,去除颅前窝周围被侵犯的骨组织,形成面积为3cm×3cm的颅前窝骨性缺损。经此入路,应用鼻咽纤维内窥镜(nasopharyn gealfibro endos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