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妊娠期重症胰腺炎(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重症胰腺炎(附6例报告)崔志明,章文毅妊娠期并发重症胰腺炎(ASP)少见。我们两家医院1985年3月~1995年10月经手术探查和病理证实的ASP102例,其中妊娠合并ASP者6例,占5.9%,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年龄23...  相似文献   
22.
背景: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脊柱后柱的重要结构,其固定与融合在腰椎后路手术被广泛应用。目的:阐述了各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和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有关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传统的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为关节突关节V形开槽,然后植入松质骨,不需要作大范围的剥离,创伤小,所需植骨量较少,融合率高,缺点是即刻的稳定性较差。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联合横突间融合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但存在融合失败、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螺钉松动和断裂、硬膜撕裂、螺钉穿刺到椎管引起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圆柱体嵌入椭圆体的融合器有利于融合器与关节面充分的接触,同时提高了融合器的稳定性和抗移位能力。目前对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研究远没有对后外侧融合的研究那么充分,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研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rs14338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LDD)的相关性。方法从272例LDD患者、311例对照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Taqman探针法行SNP分析。结果在显性模型(TT vs.TC/CC)(P=0.041,OR=1.42,95%CI=1.01-1.98)、隐性模型(TT/TC vs.CC)(P=0.031,OR=0.43,95%CI=0.19-0.94)以及女性患者(P=0.023,OR=1.83,95%CI=1.20-2.79)中,SNP位点rs143383与LDD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2,OR=1.43,95%CI=1.08-1.88)。结论 GDF5对LDD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壳聚糖和左旋聚乳酸制备的复合支架与一些细胞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出生1-3 d SD大鼠的嗅鞘细胞接种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作为实验组,设置嗅鞘细胞与多聚赖氨酸联合培养为对照组,培养1,3,5,7 d进行细胞增殖力检测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检测。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存活,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实验组细胞形态呈圆形和椭圆形,突起少,细胞聚集成团;接种1d后,可见部分细胞团的外围细胞伸出短小突起,并渐向外周散开;接种第3天,见聚集成团的细胞扩散开来,大部分细胞生成突起,呈双极或三极,以双极为主;接种第5天,细胞突起明显伸长,形态仍以双极细胞和三极细胞为主,并可见扁圆细胞和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接种第7天,细胞密度增加,突起伸展。对照组细胞形态与实验组具有类似特征。两组嗅鞘细胞数量、细胞周长和细胞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医源性静脉血管内异物的疗效、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5例由静脉置管引起的医源性血管内异物均采用右股静脉入路,选用不同规格的抓铺器抓取异物.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血管破裂、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方法用抓铺器取医源性静脉置管血管内异物创伤小,成功...  相似文献   
27.
通过3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家共同研讨,制定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质化培训标准,并通过同步实施导师制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强化培训质量过程管理,促进和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达到不同基地之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同质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炎(lumbar facet arthritis,LFA)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LFA模型。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的变化;运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DRG中β-1,4-GalT-I和TNF-α的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大鼠DRG中β-1,4-GalT-I和TNF-α的分布和共定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第3、5和7天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降低;DRG中β-1,4-GalT-I和TNF-α蛋白水平在第3、5和7天升高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β-1,4-GalT-I和TNF-α在DRG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在第5天时,β-1,4-GalT-I和TNF-α在实验组大鼠DRG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大鼠DRG中β-1,4-GalT-I和TNF-α存在共定位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 大鼠LFA炎症可以导致DRG中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β-1,4-GalT-I和TNF-α表达增加,可能与LFA引起的下肢神经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腰椎后路单/双节段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情况,分析上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PLIF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8.6(41~72)岁,随访时间33.0±6.3(25~43)个月,根据融合节段分为L4/5组26例;L4-S1组23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上邻近节段FJ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依据Weishaupt分级评估FJ退变特征及退变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BMI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4/5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的发生率分别为51.9%、38.4%;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73.1%,67.3%。L4-S1组术前发生率分别为67.3%、34.8%;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97.8%、60.9%。末次随访时,L4/5组邻近FJ重度退变率为52%,L4-S1组为78.2%。术前L4/5组椎间隙高度、关节突角不对称度分别为8.95±0.38mm、7.79°±0.21°;L4-S1组分别为8.65±0.63mm、7.90°±0.09°;末次随访时,L4/5组分别为8.33°±0.51mm、10.43°±0.33°;L4-S1组分别为7.68±0.53mm、12.06°±0.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双节段融合固定较单节段更易引起上邻近节段FJ退变,且更容易引起关节突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SARS患者肝功能损害特点及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22例确诊患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每型患者依ALT值分为正常、轻、中、重度组进行比较.将甘草酸单胺与谷胱甘肽分成单独治疗组和协同治疗组,观察其疗效.将应用头孢三代药物治疗的重型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肝功能测定值的比较,并同未应用头孢三代药物的重型患者肝功能损坏相比较.结果222例SARS患者肝功能总损害率为61.7%,其中轻度占35.4%,中度占21.7%,重度占4.5%;重型患者发生肝损害比例与程度高于普通型.三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差别显著.应用头孢三代治疗者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增加,与未应用头孢三代治疗的重型患者肝功能损坏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SARS患者肝脏损害较重,重型患者发生比例与程度高于普通型.头孢三代药物可增加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