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34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对称双盘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对我科68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国产对称双盘封堵器经导管进行了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均进行了同期治疗。并进行术中,术后第1、3、6个月及每年随访,包括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并发症的情况(有无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形态、对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等),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有效性。结果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8.8%。因术后脑出血死亡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半年后因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转外科手术1例,6例改用Amplatzer偏心伞进行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转外科手术。其余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双盘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各种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应成为室间隔缺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同时应掌握好适应证,注意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栓塞术(PV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国内外所有关于中晚期肝癌应用TACE联合PVE治疗与单纯TACE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CCT)方面的文章,根据选择标准确定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对所有纳入文献的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0篇文献、1 078例病例被纳入.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下:(1) 试验组患者的实体瘤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均好于对照组;(2) 试验组患者的门静脉癌栓消失率及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3) 试验组患者甲胎蛋白(AFP)值下降50%的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于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PV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受体 (transferrin receptor,T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双基因共表达慢病毒载体是否能介导目的基因在中华小型猪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的有效表达。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双顺反子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GFP-TIR;分离培养中华小型猪骨髓EPC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1和Flk-1的表达;并利用Lipofectin 2000将含目的基因的转移质粒与pRsv-REV、pMDlg-pRRE及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并进行慢病毒包装。72 h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中华小型猪骨髓EPCs,并通过RT-PCR法检测TFR和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①成功地构建了双顺反子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GFP-TIR;②FCM检测证实,分离的细胞为骨髓EPCs;包装好的慢病毒颗粒可成功地感染中华小型猪骨髓EPCs;③RT-PCR法检测表明,TFR和VEGF呈高水平的表达。结论:TFR和VEGF基因双顺反子慢病毒载体Lenti-GFP-TIR可有效地转移目的基因至中华小型猪骨髓EPCs中,并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为进一步探讨移植细胞分子成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人脑胶质瘤细胞对诱导分化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选人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剂。方法 应用MTT法、形态学、GFAP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环己亚甲基二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丁酸钠、二丁酰环AMP、苯乙酸钠、苯丁酸钠、亚砷酸钠等7种诱导剂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诱导分化效果。结果 亚砷酸钠、苯乙酸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效果较差,苯丁酸钠、二丁酰环AMP、丁酸钠在1-2mM即可明显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表现为增殖抑制,胸突增长,GFAP表达升高现象。结论 人脑胶质瘤细胞对诱导分化剂苯丁酸钠、二丁酰环AMP和丁酸钠较为敏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报道我院1982年~1992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600例的X线征象。右、左冠脉优势型及均衡型分别为332例(73.7%)、77例(17%)及44例(9.7%)。冠心病547例冠脉受累共963支,其中LM、LAD、D_1、LCX及RCA分别为50支(5.2%)、369支(38.3%)、80支(8.3%)、210支(21.8%)及254支(26.4%)。冠脉狭窄程度和支数与年龄有密切相关性。左室造影显示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与冠脉狭窄程度及是否合并室壁瘤有明显关系。狭窄严重合并室壁瘤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与无室壁瘤相比P<0.01。  相似文献   
106.
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MDS-N)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股动脉Seldinger’s法穿刺,用MDS-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结果:本组完全栓塞26例,次全栓塞3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死亡或永久性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使用MDS-N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心肌梗塞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2 4只犬随机分成对照组 (心梗区注射生理盐水 )和实验组 (心梗区注射bFGF)。每组观察 4个不同的时间点 (1d、3d、10d、17d)。各组分别在术后 3h内及处死前行MR心肌灌注成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结果 微血管的数量除第 1天外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多 ;VEGF的表达除第 17天外各时间点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强 ;TTC染色和MR心肌灌注成像 2种方法显示心梗范围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心梗区域新生血管形成、减小心梗范围的作用 ;VEGF的表达与组织中微血管的密度密切相关 ;MR心肌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和定量评价心肌梗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过程中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MIBP1)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从孕16d胚胎鼠脑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以专用培养基IMDM(含有B27添加剂,重组人上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L-谷氨酸和黄体酮)进行培养。应用胶原及含10%胎牛血清、抗生素的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方向分化,第1天细胞贴壁启动分化,第7天明显分化,第14天进入终末分化。经过振荡处理,进一步得到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胞分化。分别提取分化前及分化后第1、7和14天神经干细胞的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中MIBP1与c-myc基因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物,应用图像分析仪对电泳条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两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MIBP1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其中未分化神经干细胞为(63.53±11.97)%,培养第1、7和14天表达率分别为(70.04±16.10)%、(79.09±15.40)%和(99.65±0.54)%。而c-myc基因表达呈逐渐降低,未分化神经干细胞为(99.76±7.62)%;培养第1、7和14天表达率分别为(75.20±12.33)%、(45.65±10.11)%和(33.31±4.34)%。两基因分别与相应未分化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星形胶质细胞纯化前后MIBP1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的过程中MIBP1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同时c-myc基因表达受到抑制。提示MIBP1基因与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相关,可能通过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而实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主要原因是基础疾病多 ,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减退 ,又曾使用多种抗生素 ,机体抵抗力低下 ,尤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我们通过强化预防为主的原则 ,重新制定了护理措施 ,一定程度降低了老年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 0 0 1- 12~ 2 0 0 2 - 11,6 0岁以上老年患者 14 6例。 A组 :2 0 0 1- 12~ 2 0 0 2 - 0 5 ,87例 ,其中男 39例 ,女 4 8例 ,心血管疾病 4 2例 ,脑血管疾病 4 5例。B组 :2 0 0 2 - 0 5~ 2 0 0 2 - 11,5 9例 ,男 34例 ,女 2 5例 ,心血管疾病 2 3例 ,脑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