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正> 脑岛池血肿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科自1994年5月~1996年1月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并将其临床特点、CT所见,结合文献加以分析。 临床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52~70岁,平均61岁。5例均为突然发病,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4例,突发头晕1例,抽搐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例,多囊肾1例。入院查体:神志不清3例,颈项强直5例,轻偏瘫3例,单侧病理征3例,血压增高23~26/12~17kPa,检查脑脊液5例,压力7.84~22.55kPa,4例为均匀血性,1例为棕黄色。病程中发生动眼神经麻痹1例,肺炎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全部病例CT所示在外侧裂,脑岛池有高密度血肿,血肿中心位于脑岛地。4例血肿呈半月形,凸面向外,内侧为不规则锯齿状;1例为蚕豆形。血肿下部层面外  相似文献   
2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表现多样化 ,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16例此病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2 9.7岁 ;病程 5天~ 2个月 ,平均 32天。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头痛 10例 ,颈痛 1例 ,失明 1例 ,视物模糊 6例 ,复视 1例 ,癫疒间 发作 3例。 6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6例为分娩后 5~ 2 0天发病 ,1例为怀孕 5 0天发病 ,1例曾有过上肢静脉血栓 ,1例患右下肢静脉炎 ,1例脾切除、血小板增多 ,病前有…  相似文献   
23.
异己手综合征(alien hand syndrome,AHS)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一侧上肢或手不自主的、不能控制的和无目的的动作,伴有患者对自己受累肢体的陌生感和拟人格化[1].1908年,Goldstein[2]首次描述了1名57岁的老年女性出现左侧上肢的陌生感并伴有肢体活动异常,后者与肢体共济失调或偏瘫截然不同.1972年,Brion和Jedynak[3]报道了3例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例,并将其定义为"异己手现象".AHS在临床上很少见,胼胝体、辅助运动区、额叶内侧、额叶或顶叶后部以及丘脑损伤均可导致AHS,其机制认为与大脑半球间失联络有关[4].按其临床表现,AHS可分为额叶型、胼胝体型和后部型[5-6].其中,胼胝体型主要表现为双手相互拮抗,一般累及非优势侧手[5].  相似文献   
24.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结脑的患者进行脑脊液动态观察,分别于发病1、2、4 w检测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单核细胞抗CD4、CD8、CD68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对照组为病毒性脑膜炎(病脑)30例.结果 脑脊液CD4+细胞比例在结脑病人发病第2周[(52.2±3.16)%]较第1周((51.8±3.82)%]无明显变化(t=12.573 4,P>0.05);第4周有27例病人[(43.5±3.10)%]较第1周明显下降(t=20.135 1,P<0.01),3例病人较第1周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10.7435、11.2437、8.5742,P>0.05),均为重症结核病人,1例合并脊髓损害、肠梗阻,2例合并脑梗死.30例结脑病人CD8+细胞在发病第2周[(24.3±1.92)%]时较第1周[(13.6±1.56)%]明显升高(t=18.5764,P<0.01).第4周[(34.1±1.62)%]较第2周亦明显升高(t=22.584 6,P<0.01);结脑病人CD68+细胞比例在第1、2、4周分别为(15.3±2.64)%,(20.2±1.64)%、(22.4±1.53)%,而病脑病人第1、2、4周CD68+细胞比例分别为(8.3±1.96)%、(7.7±1.51)%、(8.9±1.49)%,结脑病人第1、2、4周CD68+细胞比例均较病脑病人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520 9、25.076 1、28.269 5,P<0.01).结论 脑脊液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是常规脑脊液检查基础上结脑诊断的有益补充,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脑的发病机制,更好地判断转归和预后;急性脑炎患者早期CD68+T细胞比例增加有助于结脑的诊断.  相似文献   
25.
伏格特-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D)是一种特异性侵犯含有色素细胞组织,并可累及全身的免疫炎症性疾病[1].其主要累及神经系统以及眼、耳和皮肤等组织,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葡萄膜炎、脑膜脑炎、听力障碍、皮肤及毛发改变.由于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特别是早期不以眼部症状为主时,临床医生容易误诊或漏诊.我们报道1例最初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2个月余,后确诊为VKHD的患者.  相似文献   
26.
脑膜癌是指颅外癌肿向脑膜弥漫性转移而脑实质内无转移的一类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确诊较困难,影像学检查常无异常表现,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本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本文对近几年烟台毓璜顶医院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5例脑膜癌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35~70岁,平均485岁。1例为胃癌术后,1例为乳腺癌术后,1例入院后胸片提示原发肺癌,1例骨盆平片提示骨癌,另外1例虽经仔细体格检查及相应辅助检查均未发现原发灶。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4个月,最短10天,平均2.5个月。1.2 临床表现5例病人均有头痛…  相似文献   
27.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局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过度炎症反应中,已证明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与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有关致炎细胞因子诱导MCP-1表达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时间点NF-κBp65和MCP-1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收治的4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MRI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4~68岁,均为夏秋季发病;1例以腹泻起病,3例以头痛、发热起病;4例均有高热、精神异常;2例出现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4例均有脑脊液白细胞升高,血清及脑脊液乙型脑炎病毒抗体IgM阳性.仅1例MRI见异常信号.2例有后遗症.结论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情一般较重,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出现呼吸衰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结脑及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的患者各30例进行脑脊液MTB抗原动态分析,分别于发病第1、2、4周进行脑脊液单核细胞MTB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并统计阳性病例数。结果结脑组第1周脑脊液MTB抗原阳性27例(90%),阳性细胞比例(22.6±1.6)%,第2周阳性27例(90%),阳性细胞比例(21.8±2.1)%,第4周阳性9例(30%),阳性细胞比例(10.5±1.1)%;第1、2周MTB抗原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4周(P<0.01)。病脑组第1周MTB抗原阳性3例(10%),阳性细胞比例为(5.2±1.3)%,第2、4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脑组第1周较病脑组MTB抗原阳性例数及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MTB抗原检测早期结脑(发病2周内)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结论脑脊液MTB抗原检测有助于结脑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0.
例1女性,31岁,因"发热20 d,头痛、恶心、呕吐1周",于2010年4月15日人院.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左右,伴流涕,颈部淋巴结肿大,外院按"淋巴结炎"治疗,末见好转.1周前出现前额部疼痛,重时伴恶心呕吐.既往体健,否认冶游史、输血及吸毒史,未婚.体检:体温37 8℃,双颈部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