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红细胞具有取材方便 ,病人痛苦少 ,重复性高等优点在某些科研或疾病诊断中受到关注 [1 ] 。国内外应用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对红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的报道 ,多为红细胞膜蛋白颗粒数量或分布变化的研究 [2~ 6 ] ,我室曾对肌营养不良症及其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膜蛋白颗粒进行研究 [4 ,5] 。由于红细胞与其他组织或单细胞相比具有某些特殊性 ,本文对其电镜图像识别及真空喷镀技术要点予以介绍。1 材料与方法取静脉血 2 ml,经肝素抗凝、离心 (2 30 0 r/ min,10 min)后吸去上清液及白细胞层 ,沿试管壁加入 3%戊二醛固定过夜 ,挑取上层红细胞团块切成长…  相似文献   
42.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特点,探讨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利用 Morris水迷宫和 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法分析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Gray Ⅰ型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CA1区 Gray Ι型突触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比表面、面数密度、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分别为 [0.051± 0.016,(0.298± 0.130) μ m2/m3,(5.884± 1.203) μ m2/m3,(3.285± 1.113)个 /85.05 μ m2,1.048± 0.060,(13.97± 0.386) nm和 (33.33± 0.86) nm],比假手术对照组 [分别为 0.088± 0.019,(0.712± 0.815) μ m2/m3,(9.020± 1.915) μ m2/m3,(6.330± 1.258) 个 /85.05 μ m2,1.103± 0.268,(25.40± 0.92) nm和 (47.73± 1.15) nm]减小,血管性痴呆大鼠与假手术对照组突触平均面积分别为 (1.573± 0.343) m2和 (1.202± 0.145) m2. 结论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大鼠海马 CA1区 GrayΙ型突触数量减少和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屏障功能受损情况,探讨其与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胶体镧示踪结合透射电镜观察5、6、7个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PE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脉络膜视网膜屏障渗透性的改变,并与同月龄正常京都种大鼠作对照。结果 ①高血压大鼠RPE细胞中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基底部皱褶减少,微绒毛变稀疏。这些退行性改变随鼠龄增大与血压的增高而加重。②6、7个月龄大鼠脉络膜视网膜屏障破坏,脉络膜毛细血管中的胶体镧进入到RPE细胞内褶及细胞间隙,且能通过紧密连接到达细胞顶部进入视网膜下间隙,而5个月龄高血压大鼠及各种正常大鼠、胶体镧不能通过此屏障,仅到达RPE细胞之间。结论 高血压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早期RPE细胞已有缺血、缺氧所致的退行性改变,且伴有脉络膜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44.
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电镜方法观察12只正常大鼠视网膜,12只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结果表明:高血压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管腔狭窄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引起节细胞和视细胞外节的病变.多数节细胞水肿、胞浆淡染、线粒体空泡化、滑面内质网扩张、部份粗面内质网扩张、脱粒;甚至有少数节细胞胞膜破裂与邻近节细胞胞浆相融合.而视细胞的改变主要在于外节中膜盘凌乱,排列不整齐,特别是外节基底部新生的膜盘病变为甚.视网膜中的?细胞对缺氧抗力较强,未见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人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生物学功能检测方法。方法:以脐带来源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以光镜、电镜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S-P免疫细胞方法进行观察及鉴别。结果:培养细胞具有特征性的Weibel-Palade小体,其上清液及细胞内测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VonWillbrand因子(VWF)分别为84±9U,70±8U;(1.08±0.26)×10(-2)U/ml,(1.01±0.14)×10(-2)U/ml。结论:形态学及免疫学证明,培养细胞是内皮细胞,并具有合成、释放ACE和VWF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46.
大鼠松果体血脑屏障的电镜细胞化学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D大鼠松果体血脑屏蔽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硝酸镧示踪电匀细胞化学结合常规电镜技术观察SD大鼠松果体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1)松果体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未见紧密连接,内皮细胞外围有周细胞,并存在较宽的,疏松的絮状基膜样物质,其中散在分布松果体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2)硝酸镧颗粒广泛分布在毛细血管腔内及其周期基膜样物质中,血管周隙处也有颗粒分布,而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其突起内未见颗粒分布,结论:SD大鼠松果体缺乏血脑屏蔽结构,大分子物质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周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