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理气补血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理气补血汤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再依观察时间的不同,两组再分为2,4,6周三个时间组,每日分别给予理气补血汤水煎剂和生理盐水灌胃,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实验组大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恢复率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织形态学观察;有髓神经轴突计数,再生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的恢复率,实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再生轴突中细胞器丰富,髓鞘结构成熟,神经再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补血汤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报告甲地孕酮硅橡胶阴道避孕环对19只育龄雌性福建恒河猴动物模型的实验病理研究。实验分高、低剂量及对照三组。结果表明:高组显著抑制排卵;低组不干扰或仅轻微影响卵泡成熟,但影响黄体功能。全部用药组子宫内膜呈萎缩性改变。各内脏未见明显毒性损害或肿瘤形成。说明适当剂量的甲硅环是一种令人满意而有效的避孕法。  相似文献   
13.
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肌营养不良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 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电镜观察DMD 及正常对照的骨骼肌和红细胞的冷冻蚀刻样品。结果:DMD 患者红细胞与肌细胞一样,其细胞膜中的蛋白颗粒显著减少。结论:①冷冻蚀刻技术有助于DMD 的诊断,其细胞膜存在缺陷;②可取红细胞代替肌组织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冷冻断裂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冷冻断裂电镜技术,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骨骼肌标本4例(异常组)和正常标本2例(正常组)肌细胞质膜的蛋白颗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组和异常组的EF面膜蛋白颗粒比PF面少,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其EF面和PF面的膜蛋白颗粒均明显减少,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1.34μm 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及激光能量密度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白兔 3 2只 ,2只为对照 ,不行激光照射 ,余 3 0只分为透射电镜A组 ,光镜B1、B2、B3、B4组 ,每组 6只 ;预置激光输出功率分别为 5、10、5、10和 5W ,照射距离分别为 5、10、5、5和 2 5min ,照射时间设定 2s,光纤发散角θ =17°,非接触式点状照射一侧兔颈总动脉。照射后即刻、1、3、7、14和 2 1d分别取照射靶区的血管组织 ,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激光照射后 1~ 3d ,血管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凝固性改变 ,损伤程度与激光能量密度呈正相关 ,出现附壁性血栓 ,管壁弹力纤维断裂挤压或碎裂成块状 ,排列无序 ;照射后 7d ,管壁增厚 ,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 ,血管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凝固性改变 ,组织损伤程度与能量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建立VD动物模型,以Y型电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VD大鼠海马GrayⅠ型突触的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VD大鼠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其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的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肌组织原代培养方法对正常人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肌细胞的成肌过程,并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中间丝结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肌细胞可分为缓慢生长、分裂增殖和肌管形成期3个不同的生长、成熟阶段。成肌细胞是幼稚的早期单核肌细胞,体外分裂增殖能力强,可呈克隆生长或(和)簇状分布的不断的成熟分化过程。分裂增殖期成肌细胞胞浆有束状平行排列的肌丝以及线粒体和糖原分布,并呈逐步的分化成熟过程,可相互融合形成肌管,并可与韧生肌管进一步融合发育成熟。各期成肌细胞胞浆中间丝结蛋白呈阳性反应,早期生成结蛋白量少且分布不均。上述方法对同期培养的成肌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20.
应用冷冻断裂电镜技术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骨胳肌标本4例(异常组),正常标本2例(正常组)肌细胞质膜的蛋白颗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组和异常组的EF(extracellular face)面膜蛋白颗粒比PF(protoplasmic face)面少;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其EF面和PF面的膜蛋白颗粒均明显减少,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