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7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5.28%(11/72),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17%(3/7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与再次手术、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无关(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影响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次数、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10例胃上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组);57例行常规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oux-en-Y吻合组)。 结果:双通道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4%和98.7%,67.3%和65.7%,15.7%和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预防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两组间在术后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术后1年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变化双通道吻合组均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 结论:保留远端胃,行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符合手术规范,不影响根治原则,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术前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食管癌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食管胸中上段癌病人64例,按照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0例)和未转移组(4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病人超声检查结果中淋巴结短径、纵横比、内部回声、RI值与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在两组病人的增强CT结果中,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胸部淋巴结肿大的比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RI值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69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纵横比≥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为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胸中上段癌病人颈部淋巴结短径、纵横比、内部回声、RI值、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胸部淋巴结肿大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其中纵横比≥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为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三苯氧胺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前雌激素(ER)、孕激素(PR)双阳性及ER+/PR-两种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绝经前、原癌基因(c-erbB-2)均为(+)、淋巴结1-3个阳性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52例ER+/PR+,52例为ER+/PR-.两组患者均为手术后和辅助化疗后发现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接受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每28天1次,连续6个月以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10mg/次,每日2次,连用6个月以上.结果:104例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1例,稳定(SD)31例,进展(PD)39例,总有效率(OR=CR+PR)为32.7%,临床获益率(CBR=CR+PR+SD≥6个月)62.5%;其中ER+、PR-组,CR 2例,PR 21例,SD 16例,PD 13例,OR为44.1%,CBR 74.9%;ER+、PR-组CR 1例,PR 10例,SD 15例,PD 26例,OR 21.1%,CBR 49.9%.结论:戈舍瑞林联合三苯氧胺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前ER阳性、淋巴结1-3阳性、复发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ER+/PR+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ER+、PR-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对于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发生PD,应立即中止辅助内分泌治疗,进行手术、解救化疗、放疗或分子靶向等治疗后再序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5.
内科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很高。除去病因外,快速纠正缺氧对终止心肺功能障碍的恶性循环至关重要。作者在早期、合理使用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在短期内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P16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65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中VEGF、P16蛋白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5.0%(P<0.05);P16蛋白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7.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5.0%(P<0.05)。②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关;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析、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组织中P16蛋白与VEGF之间呈负相关(rs=-0.537,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VEGF与P16蛋白表达的异常,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推测NSCLC的发病与血管生成及P16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癌组织中生存素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方法将86例乳腺癌胸壁局部复发或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切除作病理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首次手术标本和复发、转移乳腺癌癌组织中的生存素和COX-2表达。结果 86例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癌组织中的生存素和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78/86)和94.19%(81/86),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后的61.63%(53/86)和63.95%(55/86)(P<0.01)。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癌组织中生存素和COX-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调,提示该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脾部分术切除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1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了保脾的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1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 结果:12例均达到了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90±33)min,近端胃切除(160±36)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全胃切除腹腔淋巴结(33.3±8.0)枚/例,10,11组淋巴结(5.1±2.0)枚/例,近端胃切除腹腔淋巴结(23.6±5.2)枚/例,10,11组淋巴结(6.0±1.1)枚/例。无胰瘘发生,无脾静脉血栓形成,无膈下脓肿发生。术后随访6~34个月,1例出现肝转移,2例出现腹腔积液考虑腹膜种植转移,均带瘤生存至今(7~13月);其余9例患者无瘤生存。 结论:脾部分切除同样适用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它在保证R0切除的基础上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早期生大黄治疗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α,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生大黄组27例,对照组2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生大黄组伤后24h给予生大黄粉经鼻胃管鼻饲,每次0.1g/kg,监测两组患者伤后24h、第3天、第14天的外周血TNF-α、IL-6含量、治疗间期的GCS变化。结果:生大黄组的TNF-α、IL-6含量低,且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GCS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生大黄治疗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调节免疫抑制,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不同导管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共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70岁,平均40.6岁。其中颅内感染12例,脑脊液切口漏6例,脑脊液鼻漏3例,脑积水2例。引流治疗前意识清醒21例。治疗前均无明显颅高压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