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4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研究PRL-2基因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机制。 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RL-2基因表达质粒转染至正常永生化肝细胞系CL1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转染肝细胞分泌MMPs 酶谱变化,Western blotting 及RT-PCR检测转染肝细胞MMP-2、MMP-9、TIMP-1和TIMP-2的变化。以PRL-2磷酸酯酶特异性抑制剂处理转染细胞,观察抑制PRL-2活性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经过 8周G418筛选及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获得稳定表达PRL-2的细胞亚系PRL-2-CL1。转染后的CL1细胞分泌MMP-9 、活性型MMP-9 和MMP-2 ,均显著高于转染前CL1细胞的MMPs 分泌(P<0.01);使用特异性抑制剂后, MMP-9 、活性型MMP-9 和MMP-2活性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显示PRL-2-CL1细胞MMP2、MMP9蛋白及mRNA含量均较转染前显著升高(P<0.05),TIMP-2则显著降低(P<0.05);使用抑制剂后,可以逆转上述变化。 结论:PRL-2在永生化肝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PRL-2基因增强肝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与其提高细胞MMP2、MMP9表达,降低TIMP-2有关。  相似文献   
52.
通络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涛华  谭红梅  吴伟康  吴以岭  孙娟  韩玉莲 《中草药》2010,41(11):1842-1847
目的探讨具有通络作用的单味代表药的通络效果,并将其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合并微血栓形成(络脉瘀阻)及内皮损伤合并急性心肌缺血(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分别检测血管舒张功能、血浆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T),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监测心电图T波改变。结果内皮损伤模型中,各用药组最大舒张率、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用药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通络组降低更为明显。在络脉瘀阻模型中,各用药组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态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各用药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通心络组和水蛭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LT显著高于模型组。在络脉绌急模型中,通心络组在30 s~3 min各时间点T波压低幅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蜈蚣组在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后30 s~2min时T波压低幅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各用药组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通络单味代表药人参、薤白、蜈蚣、水蛭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弱于复方通心络。通心络的通络效应优于各单一的通络药物,证明组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3.
四逆汤和消心痛单用或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经典方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作用,比较单纯中药、西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冠心痛患者,分别用消心痛(23例)、单纯四逆汤(22例)和四逆汤加辨证联合消心痛(23例)治疗,观察心绞痛、心电图、心功能和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冠心病心绞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四逆汤能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电图、提高心功能及增加红细胞膜ATP酶的活性;四逆汤加辨证联合肖心痛方案的临床疗效最优。结论:1.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与消心痛相比,四逆汤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有其独特优势;3.临床用药时,应该取中西医之长。  相似文献   
54.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时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外加反博治疗,观测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缺血心肌、主动脉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ACE活性的改变,用RT-PCR方法检测局部ACE mRNA的表达。结果 体外反搏能改善犬左心室舒缩功能,抑制缺血激活的缺血心肌、主动脉处ACE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抑制缺血心肌、主动脉处ACE mRNA的表达。结论 体外反搏能通过抑制心血管局部ACE的表达抑制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可能是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四逆汤对心肌缺血大鼠内皮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四逆汤(SND)及相同剂量的四逆汤灌胃后不同时点的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末次药后1h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15u/kg,Pit注射后1h取材,分别测定心肌及血浆ET浓度.结果四逆汤灌胃的最佳剂量为5.0g/kg体重@d,最佳灌胃时间为5天;SND组心肌及血浆ET浓度明显低于缺血组,说明SND可显著降低缺血心肌ET浓度,并对血浆ET浓度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取随机病例对照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服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服用四逆汤后的弓背型ST段抬高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总负荷、QRS波群记分、Q-T离散度、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比单纯的溶栓治疗显著降低(P<0.05).结论四逆汤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7.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β-CD包合干姜挥发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以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来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较佳包合工艺为A3B3C2:即β-CD与挥发油的配比为6∶1,包合温度为55℃,包合时间为2h。最后用显微镜成像法和薄层层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捻转运针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用捻转运针手法刺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足三里”穴,颈总动脉插管,通过血压换能器和多道记录仪记录血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捻转毫针速度为150转/分.结果捻转手法可引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血压瞬时下降,血压下降在5~20秒内最明显,10秒时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分别为42.88±10.71mmHg和15.75±4.40mmHg ,并在捻转手法停止时至捻转后2分钟后恢复至捻转前的水平.结论捻转手法刺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足三里”穴皆可引起SHR 和SD大鼠血压瞬时下降,但捻转对SHR的瞬时降压作用明显优于对SD大鼠的瞬时降压作用, 两组大鼠的瞬时血压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针刺对机体状态的调整,病理状态下最有效.  相似文献   
59.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5月)、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6年5月)、MEDLINE(1996-2006年5月)、Cochrane图书馆,手工检索初步入选的所有文献,获取并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然后分别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随机对照研究,3336例患者,其中通心络胶囊组1764例,对照组1572例。在总有效率方面,31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按病种分类作亚组分析时,7个治疗急性脑梗塞的RCT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极少发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通心络与其他药物比较,可以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与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的、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0.
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1988年学术年会于1988年年12月24日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召开。广东省及海南省11所高等医学院校及中专学校78人参加了会议。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李楚杰教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