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医药卫生   263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对奥沙利铂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建立奥沙利铂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凝胶微柱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与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奥沙利铂的药物含量,计算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奥沙利铂浓度在0.02~1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果3批次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56.6%,57.5%,60.0%。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可准确地测定出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92.
通过《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分析我院煎药室的管理措施,对煎药室环境、硬件设施、人员培训以及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煎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统一煎药室管理规范和质控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双孔钾通道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和摄取谷氨酸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REK-1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采用谷氨酸浓度检测法观察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影响。结果 TREK-1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丰富,谷氨酸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内向电流,与对照组相比,给予TREK-1激动剂亚麻酸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强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能力(P0.05)。结论 TREK-1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TREK-1激动剂亚麻酸显著增加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增强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能力,提示TREK-1活性改变与星形胶质细胞平衡缓冲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吉西他滨1 g/m2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持续30 min,每个化疗周期前3周的第1天使用;注射用奈达铂80 mg/m2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0 mL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至少为60 min,每个周期的第1周第1天时使用。对照组吉西他滨使用方法与治疗组一致;注射用顺铂30 mg/m2注入0.9%生理盐水30 mL后静脉滴注,每个周期的第1周前3 d时每天使用。两组都以28 d为1个疗程,并至少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7%、55.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毒副作用方上,两组脱发、白细胞下降、心脏毒性、肺毒性、肝损害以及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在恶心呕吐、血红蛋白下降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但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的毒副反应较小,有利于减少患者化疗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5.
刘阳  李鹏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90-190,192
2012年以来一连串医务人员伤害事件让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医学自古便被称为“仁术”,医患矛盾何以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本文回归医学伦理,探讨在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医生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UBB3基因mRNA表达,持续随访60个月,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92例肺癌患者中,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17)。随访结果显示:TUBB3 mRNA低表达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48.7个月,长于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3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R=1.56,95% CL:1.45~2.56)。TUBB3 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PFS为35.7个月,长于高表达患者中位PFS(2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1.33,95% CL:1.06~2.32)。结论 TUBB3 mRNA表达是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接受腹腔镜治疗,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例子宫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3%,在18例卵巢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有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8%,在5例输卵管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患者不同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并发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患者中,出现神经麻痹的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出现异物残留的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出现持续性宫外孕的有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出现皮下气肿的有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之所以出现并发症,和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手术的难度、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化等因素有关,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 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 (1)服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7.30,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131I后 2、4、48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t=2.29,P=0.02),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131I后 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100.
刘阳 《医疗装备》2014,(10):95-96
分析稳压调节阀工作原理,提出解决医用液态氧中心供氧系统冰堵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