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脊髓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腹胀3 d”入院.入院前3 d觉腹胀,排气排便不畅,背部隐痛,当地医院诊断“肠梗阻”.7 h后,左下肢出现无力伴麻木,次日右下肢活动不利.入院时查体:卧位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坐位血压90/70 mm Hg;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脑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正常,左下肢近端肌力0级,足背屈肌、跖屈肌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Ⅴ-级,左T6、右T8以下针刺觉、音叉震动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腱反射明显减低,肌张力低,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耻骨上3指扣浊,导尿并留置尿管.腹部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栽培祁州漏芦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柱层析和波谱数据分离并测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栽培祁州漏芦地上部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2种化合物,经鉴定为夏至矢车菊内酯和β-蜕皮甾酮。结论:与野生祁州漏芦地上部分相比,栽培祁州漏芦地上部分含有更多的夏至矢车菊内酯,但蜕皮激素含量却较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优选海南九节叶中总黄酮成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海南九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药材/溶剂比例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海南九节叶中总黄酮最佳醇提工艺为20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应用该工艺提取海南九节叶中总黄酮,总黄酮获得...  相似文献   
34.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7岁,因"右下肢行走费力发僵9年,左下肢行走费力6年"于2011-08入作者医院。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时右下肢抬举发僵、费力,行走拖步,易被斜坡或小石子绊倒,当时左下肢及双上肢正常,未诊治。之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2005年出现左下肢行走姿势异常、发僵。当地医院头MRI示双侧顶叶白质病变,颈、  相似文献   
35.
红厚壳茎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1)、豆甾醇(stigmasterol,2)c、lovane-2β,9-αdi-ol(3)、12-methoxyinophyllum D(4)、calophyllic acid和isocalophyllic acid(5)i、nophyllum D(6)、calo-phyllolide(7)、莽草酸(shikimic acid,8)、没食子酸(gallic acid,9)、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国内外已研究的钩枝藤科20种植物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其主要类型为萘基异喹啉类,此外还含有萘醌类、萘甲酸类、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钩枝藤科植物的生物活性有抗疟、杀灭软体动物以及抗 HIV 等。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65例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谷维素、地衣芽胞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2组腹痛、腹胀、腹泻、食少纳差、黏液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超声束颤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至202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ALS患者,同时招募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及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医学研究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量表评估肌力。采用肌肉超声评估ALS及病例对照组患者双侧上下肢16组肌群的最大束颤级别、束颤总分及束颤级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评估最大束颤级别、束颤总分及束颤级别诊断ALS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束颤最大级别大于2级的ALS患者和神经根神经病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4.9%的和9.8%,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 <0.001)。ALS和神经根神经病患者的束颤总分分别为29(15,41)和3(0,8)[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ALS患者中,MRC评分为2和4分患者的肌肉束颤最明显,MRC评分为5分患者的肌肉束颤次之,MRC评分为0和1患者的肌...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长时运动诱发试验,观察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肌力和肌电图的变化与血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78例,对小指展肌进行运动诱发试验测定,以拇短展肌作为对照,观察120 min,测定运动诱发前后尺神经/小指展肌和正中神经/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变化,同时观察患者小指外展和小指内收肌力以及拇短展肌肌力的变化,部分患者测定运动前后血钾水平.分析运动后不同肌肉的肌力、CMAP波幅与血钾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小指外展运动后,78例患者尺神经CMAP波幅运动后比运动前明显下降,分别为(4.6±2.7)、(9.6±3.2)mV(t=16.047,P=0.000),而正中神经CMAP波幅在小指外展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0.9±4.2)、(11.2±3.9)mV(t=0.673,P=0.822).在运动后,76例小指外展肌力下降;有41例小指外展肌力小于Ⅲ级,但同侧小指内收和拇短展肌肌力仍为V级,对其中10例患者在运动前和运动后测定血钾,结果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8±0.3)、(3.9±0.4)mmol/L(t =0.395,P=0.702).结论 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进行运动诱发试验时,血钾并非影响肌力和CMAP波幅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0.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肌肉疾病,因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