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积极获得最佳的健康水平.方法 以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为手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政策.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策略和环境保护与改善,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改变自身行为.结果 健康教育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实践活动之一,在健检服务中通过健康教育.使客户在拥有健康意识的同时,采取行动来预防疾病或获得最高的健康水平,做到“知、信、行”有效地避免和干预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提高客户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 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同时于伤前及伤后1、4、7、14 d各随机取5~7只大鼠取脑, 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 结果脑创伤大鼠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表现于3 h先降低(P<0.01),在6 h升高达峰(P<0.05),后逐渐降低达基础水平.创伤区周围CD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于1d开始增多(P<0.01),于7 d左右达到平台高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创伤区周围血管的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微血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 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了创伤区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造血重建能力.方法24例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中位年龄26岁(9~4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9例,急性杂合性白血病(AHL)2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单次全身照射(sTBI)10 Gy+环磷酰胺(Cy)60 mg/kg×2次12例,sTBI 7 Gy+Cy 60 mg/kg×2次+阿糖胞苷(Ara-C)2 g/(m2·d)×2次5例,sTBI 9 Gy+Cy 60 mg/kg×2次+鬼臼乙叉苷(VP-16)200 mg/d×2次或鬼臼毒素(VM-26)200 mg/d×2次4例,MAC方案(马法兰 Mel 60 mg/m2+Ara-C 1 g/m2Q 12 h×6次+Cy 60 mg/kg×2次)3例.进行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自体骨髓并移植,移植后观察患者造血重建、长期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及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移植后除2例患者因严重感染早期死亡外,所有22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移植相关死亡3例,6例复发,15例患者持续完全缓解90个月(79~102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2.5%±9.9%及27.3%±9.5%.结论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4.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各亚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MSC不同亚群细胞的表型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10μm滤膜将不同群体细胞分离,分别接种半固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①MSC在体外培养中明显分为两群,成纤维样梭形细胞为成熟的MSC,即mMSC;体积很小的圆形细胞为RS细胞(rapidly MSC self-renewing cells);②99%的RS细胞处于G0/G1期,mMSC中处于G0/G1期的细胞占90%。③两群细胞的系定向抗原均为阴性(CD34、CD45、CD3、CD19、CD33、HLA-DR、CD38等),而CD90、CD105、C166、CD29、CD44、CD49e、CD54、CD13呈阳性表达,但RS细胞表面这些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mMSC。而CD117和KDR的表达则显著高于mMSC。④半固体培养4—5周后两种细胞群体均未见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结论:MSC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其中包含的RS细胞可能是一种更原始的中胚层前体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手术后均联合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肠外(PN)、肠内(EN)进行营养治疗。结果:36例患者全部获得治愈。结论:手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肠内营养是一种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建立监测制度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解医疗器械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分析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浏览了国内外当前的管理制度,提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对监测制度建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文章结合学习、贯彻招投标法,探讨了在大型设备招标的过程,做好采购工作的方法与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提出了招标中坚持“主渠道、名优品、低价格”等原则;既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令,又要善于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改良针刀术式和常规术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术后1年评估患者功能改善率。方法:选择1998-02/2004-02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68例和常规组170例。治疗方法:①改良组按改良方法进行松解:在棘间隙区寻找痛点,定位,左手拇指尖定准痛点,右手执4号小针刀,垂直进针刀。依次进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至棘间韧带中,抵及痛性硬结,切开纵横剥离二三下,有松动感,出针刀,无菌纱布轻压针刀孔片刻,创口消毒,外敷创口贴,3~5min后,可起床活动。必要时每间隔4~7d用同法治疗。②常规组按常规术式进行松解:患者俯卧位,行骨盆牵引10min后,在棘间、横突间韧带及横突间肌和椎间孔处粘连神经根处行针刀术剥离松解。术后行连续提腿复位手法15~20次,卧床休息2周。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方法:①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愈后1年进行评估。采用29分法,包括自觉症状(共9分,腰痛、下肢痛/麻木、步行能力下降各3分)、体征(共6分,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各2分)、日常生活能力(共14分,翻身受限、洗漱困难、弯腰受限、坐位不能坚持1h、不能持重物、行走受限各2分)。②改善率的评估:改善率=犤(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犦×100%,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③两种术式的比较:从进针刀点、是否进入椎间孔处、松解部位、松解时间、手术痛感、辅助治疗、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获随访,改良组167例和常规组170例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比较:术后2周和随访1年时评分均有提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两组改善率比较:改良组和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96.4%和96.5%,P>0.05)。③两组术式的比较:均无并发症;改良组在简化治疗程序、减少进针刀点和松解部位、缩短松解时间、规避手术风险、减轻手术痛感等方面较常规组有优越性。结论:改良式与常规针刀术式在改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觉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相当;与常规术式比较,改良式针刀术式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9.
大网膜填塞术与经腹腔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大网膜填塞术与经腹腔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则有手术指征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为研究组, 以同期类似病例31例为对照组, 经腹腔切开引流后分别行脓腔大网膜填塞术及脓腔置管引流术。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7. 3±12. 1)min和(45. 1±10. 8)min,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组术后发热时间为(4. 2±1. 5)d, 脓腔消失时间为(10. 1±2. 2)d, 术后住院时间为(11. 3±2. 1)d, 均优于对照组的(7. 1±2. 1)d, (18. 0±3. 2)d和(19. 1±3. 1)d(P<0. 05)。 结论 大网膜填塞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70.
肝尾叶胆管结石的术中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尾叶胆管结石的术中诊断与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尾叶胆管结石的诊疗经验。结果 全组均在术中明确诊断,右尾叶结石11例,左尾叶结石6例,双尾叶结石2例。合并左肝管结石2例,右肝管结石2例,左右肝管结石15例。10例合并尾叶胆管口狭窄者行尾叶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盆式Roux-en-Y吻合术;其余9例行左右肝管切开尾叶胆管取石,经胆总管T管或胆道气囊导管引流。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术后15~18d经胆道造影,无结石残留,间歇夹管至术后21~28d后拔管。平均随访42.44(12~60)月,4例偶有腹痛,近远期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尾叶胆管结石术前易漏诊。术中诊查是发现尾叶胆管结石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充分显露、谨慎切开尾叶胆管口狭窄、取尽结石、通畅引流,是防止尾叶胆管结石残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