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的3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4.6±10.2)岁,均实施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制定围术期护理方案,术前病情评估和呼吸功能训练,注重心理护理;术中加强病情监测,做好急救准备;术后预防心律失常、呼吸道及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有无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36例患者顺利完成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效果满意,围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0±21.2)h,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76.7±57.8)h,术后住院时间(14.0±8.9)d,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围术期实施有科学依据的护理策略,发挥前瞻性护理效应和家属协同护理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2.
美乐涂膜剂治疗烧、烫伤的药效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美乐涂膜剂治疗烧、烫伤的药效学。方法:采用高温水蒸气烫伤大鼠背部皮肤,造成皮肤浅Ⅱ°烫伤模型。观察美乐涂膜剂对皮肤创面愈合率、痊愈率、血管通透性、痛阈值、体温变化的影响。结果:美乐涂膜剂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使烫伤皮肤愈合,甚至达到痊愈,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痛阈值,降低由2,4-二硝基苯酚所致的高热。结论:美乐涂膜剂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减轻组织损伤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双孔法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6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全腔镜双孔法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颈静脉穿刺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得到术中满意的引流.结果 全组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得到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无发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低心排、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例发生卒中,15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伤口感染.结论 胸腔镜下双孔法二尖瓣成形术为新型改良术式,其改变了传统三孔腔镜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减少了一个腔镜孔入路为患者带来的创伤,其实施需手术护士在围术期做好各项准备、术中掌握医生的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描述一个遗传了4代的不完全外显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SPG)大家系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排除定位分析.方法 对SPG家系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荧光多重PCR、毛细管凝胶电泳、Linkage软件包,选择对已定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点附近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该SPG家系的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2~10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僵硬无力,四肢肌张力轻度增高,双上肢为主的腱反射亢进,剪刀步态和病理征阳性,无小便失禁或尿频、感觉障碍、眼震、痴呆等;遗传学分析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不完全,连锁分析和突变分析发现该家系与已知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PG致病基因位点不连锁.结论 该SPG家系具有典型的"单纯型"痉挛性截瘫临床特点,发病年龄早,上肢体征较下肢明显,遗传学分析不支持该家系与已定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点相连锁,是一种新的SPG亚型.  相似文献   
35.
腹壁外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常需借助手术获得根治。近几年,各种改良术式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较多。蜂胶(Propolis)局部注射治疗腹壁外疝是一种媒体宣传的不手术治疗腹壁外疝的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蜂胶治疗腹壁外疝无效并发局部硬性包块患者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肝素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交叉分组的自身对照设计,对4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吸入肝素前、后进行肺功能、痰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TNF-α、sIL-2R水平测定。并先后于吸入肝素及吸入安慰剂后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吸入肝素前、后痰液ECP、TNF-α、sIL-2R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入肝素前、后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吸流速(PEFR)、用力肺活量(FV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吸入肝素后的PC20值均较吸入安慰剂高,PC20-Mch值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4例吸入肝素后气道反应转为阳性。结论肝素有一定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雾化吸入后可明显抑制气道炎性反应,起效快、疗效高,可早期防治哮喘。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orexin-1受体(OX1R)拮抗剂(SB334867,SB)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腹腔和侧脑室均注射生理盐水(NS)];②PTZ组(腹腔注射PTZ+侧脑室注射NS);③PTZ+orexin-A(OXA)组(腹腔注射PTZ+侧脑室注射OXA);④PTZ+SB组(腹腔注射PTZ+侧脑室注射SB);⑤PTZ+SB+OXA组(腹腔注射PTZ+侧脑室注射SB和OXA)。观察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区BrdU+和BrdU+/NeuN+细胞的表达。结果:与PTZ+OXA组比较,PTZ+SB+OXA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减少(P<0.05)。免疫荧光显示,PTZ+OXA组大鼠齿状回区BrdU+和BrdU+/NeuN+细胞表达增多(P<0.01),而PTZ+SB+OXA组大鼠齿状回区BrdU+/NeuN+细胞表达比PTZ+OXA组减少(P<0.01)。结论:OXA通过OX1R能改善癫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OX1R介导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斜仰卧位和传统斜仰卧位对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病人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进行腔镜心脏手术病人163例,其中采用传统斜仰卧位,即右侧手臂上抬固定位的86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改良斜仰卧位,即右侧手臂位于躯干同侧稍后方的77例病人为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两组上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及运动功能情况(采用Quick DASH运动评分量表)。[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右上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P0. 05)。[结论]改良斜仰卧位在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减少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同时保证病人手术中舒适与安全。  相似文献   
39.
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家系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FALS)临床上极少见 ,现报告一家系 3例如下。1 病例 先证者 ,女 ,5 2岁。因四肢无力、变细 1年 ,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 6个月于 2 0 0 3年 5月 2 2日入院。患者于 1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双下肢无力 ,继而出现双上肢无力 ,四肢变细、肌肉跳动 ,症状进行性加重。 6个月前逐渐出现言语不清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 ,后枕部僵硬 ,四肢末端麻木感 ,无呼吸困难 ,无大小便障碍。家族中 2代 9人无近亲结婚。先证者大妹 ,39岁发病 ,症状基本同先证者 ,8个月后死于呼吸、吞咽困难。先证者三哥 ,5 2岁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起…  相似文献   
40.
血浆尿酸水平对急性卒中后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血浆尿酸水平与病人死亡率、生存状态以及血管事件再发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7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分析血浆尿酸浓度与病人卒中后90d时生存状态,再发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事件死亡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尿酸水平与病人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并矫正卒中严重程度和已知的临床、生化、影像学方面等因素对卒中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评估尿酸水平与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血浆尿酸水平增高即可提示卒中后90d时病人预后不良(尿酸每增加0.1mmol/L,比数比为0.76,95%可信区间为0.68-.95),血管事件发生率随尿酸水平增高而增加(尿酸每增加0.1mmol/L,相对危险性为1.28,95%可信区间为1.19~1.46),高尿酸导致血管事件发生率在糖尿病病人中尤为突出(尿酸每增加0.1mmol/L,相对危险度为1.23,95%可信区间为1.28~1.42)。结论不依赖于其他危险因素,高尿酸即可独立提示卒中病人预后不良(死亡或致残1,并有较高的血管再发事件。尽管尿酸在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作用尚不清楚,但降低尿酸水平对病人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