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验性迟发性脑动脉痉挛与几种血液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鲜动脉血制备成富血小板血浆(PRP),贫血小板血浆(PPP),完整红细胞(IRBC),裂解红细胞(BRBC)与孵育动脉血(IAB)五种成分,通过显微摄像系统动态观察其对正常与迟发性脑动痉挛(DCVS)狗基底动脉的收缩作用。结果表明,PRP,BRBC,IAB均能使正常狗基底动脉产生明显收缩,而只有IAB能导致DCVS狗的痉挛动脉再产生收缩。提示Hb仅是DCVS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2.
临床和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自由基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和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摘要)刘芳龄刘多三饶明莉田玉旺郝晓淑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动脉痉挛(DCVS)时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我们从自由基含量、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  相似文献   
63.
在脑缺血大体、光镜病理观察基础上,采用电镜技术对不同时间脑缺血犬相同部位皮质微血管、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进行观察。超微结构上的变化表明,微血管内皮水肿,吞饮泡大量存在,管腔狭窄是缺血后微血管损伤表现的重要形式。微血管紧密连接在缺血早期完整,在缺血水肿严重期可见到开放。微血管管腔狭窄早期由内皮水肿引起。缺血后微血管内附膜体的出现是造成管腔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缺血时间下神经细胞改变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64.
65.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此外尚有一些具有风湿性心脏病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青壮年人,突然或反复的发生脑卒中症状,临床上多诊断为脑栓塞,但经过腰穿或死后剖检证实,其中的一部分表现是出血。由于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同,因而诊断命名也不统一:Schwarz氏称为栓塞性脑出血,日本中川氏则称其为动脉炎性脑出血。近几年来我们在40例脑出血的剖检中,有两例与Schwarz氏所描写的栓塞性脑出血相同,茲报告如下,并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对照就栓塞性脑出血的形态病理及其发生机制等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66.
就吉林抚松县大骨节病人46名,自14-32岁,男性33名,女性13名。在住院中作了眼心反射,太阳叢反射,体位变换试验(即立——臥、臥——立试验),皮内组织胺及腎上腺素试验,皮膚温变测定,体温调节试验等植物神经机能检查。又以80名健康人,平均年龄20.7岁,男性56名,女性24名,分别作了上述诸检查,作为对照。今将初步结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脑血管疾病与非脑血管疾病各50例之脑底动脉环进行对比观察。脑血管病组之脑底动脉环异常者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特别是后交通枝纤细者更常见。结合临床与病理资料,初步探讨了脑底动脉环异常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可能有:(1)由于具有重要侧枝循环意义的血管变异,直接影响了脑软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2)脑底动脉环异常,可能加速脑底动脉硬化的出现,并促进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的发生;(3)血管疾病发生后,侧枝循环建立,某些血管内血流量增加,可以使此等血管代偿性扩张,以利于脑血管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脑出血的好发年龄亦增高,既往70岁以上的脑出血较少,而七十年代却约占脑出血的1/4。为了引起对高龄脑出血的重视,将我院1972—1979年8年间70岁以上脑出血221例整理分析如下,供老年病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9.
大脑血管畸形是Steinheil氏在1895年首先报导的,至1928年止Dandy氏在世界文献里仅找到22例。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术的普遍应用与神经病理学的迅速发展,对脑血管畸形的临床与病理已有不  相似文献   
70.
报告4例颅内静脉系血栓形成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为上矢状窦和脑表浅静脉血栓,临床特点是频发癫痫发作和先后出现两侧偏瘫或锥体束征,且先有一侧脑局部受损体征,其中1例脑表浅静脉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认为可能是脑皮层浅静脉血栓,后扩展至矢状窦,治疗上早期用广谱有效的抗菌素外,应适当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