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环境安全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2.
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2种有机碳源苹果酸和葡萄糖对铜绿假单胞菌还原Cr(Ⅵ)效果的影响,并从pH、氧化还原电位和细胞生长量等方面对2种有机碳源的影响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苹果酸均能促进菌株对Cr(Ⅵ)的还原,苹果酸的促进作用比葡萄糖更加显著,加入葡萄糖和苹果酸时Cr(Ⅵ)还原率分别提高了16.34%和25.72%。加入苹果酸时的细胞生长量明显高于加入葡萄糖时的细胞生长量。添加葡萄糖时还原过程中培养基pH值下降,氧化还原电位上升,而添加苹果酸其变化趋势相反。添加了葡萄糖的培养基代谢液(无菌体细胞)对Cr(Ⅵ)具有较好的还原作用,但添加了苹果酸的培养基代谢液(无菌体细胞)不能还原Cr(Ⅵ)。  相似文献   
43.
邹志红  张薇  隋军 《环境科学》2007,28(5):1016-1019
针对目前的沉淀理论没有考虑回流污泥量将影响颗粒去除效率这一问题,在深向混合沉淀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考虑回流比的非理想沉淀模型.根据所得模型分析了在平流沉淀池中吸泥机带走的污泥回流量对颗粒沉降的影响.并以某污水悬浮物的剩余量与沉速关系曲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污泥回流的情况下,颗粒的去除率为72.8%;考虑污泥回流时,当回流比由0.5变化到3.0时,颗粒的去除率则由71.1%递减到50.9%,均小于不考虑污泥回流时的去除率,且回流比为3.0时,颗粒的去除率为50.9%,相对于未考虑回流污泥时的去除率降低了30%.由此可见,污泥回流量使悬浮颗粒的去除率小于无回流量时的去除率,且随着回流比的增大颗粒沉降效率将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44.
菲和芘对蚯蚓(Eisenia fetida)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菲和芘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诱发了细胞色素P450总含量的增加,且在此过程中有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不同酶对毒性效应响应的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P450>SOD(POD) >CAT.根据四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的域值不同,可将四者联合应用互为补充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体系,以满足污染物不同暴露浓度下土壤的毒理诊断,增强指示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2012年对上海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逐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141种,隶属6门62属。以硅藻为主,共43属110种,占物种总种类的78.01%。该水域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密度为(37.86±39.79)×104cell/L。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肋缝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该水域常见种。从水质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大洋山近岸水域水质总体属于轻中污染。冗余分析(RDA)表明对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是悬浮物浓度、盐度、水温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46.
简要介绍了航空装备的特点、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现状和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的特点,分析了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的改进思路,并对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的改进举措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47.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污染物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引入外源微生物的条件与原则,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适应性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污染物的浓度与生物修复之间的关系;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次生污染物问题;生物修复的现场放大技术;污染物的淋溶过程;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生态毒理诊断与评价等.本文旨在提高对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使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8.
重庆大木山木本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对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大木山的木本植物区系及资源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野外调查共发现木本植物738种,隶属于86科、288属.其中裸子植物6科、10属、15种,双子叶植物77科、271属、699种,单子叶植物3科、7属、24种.乔木268种,灌木398种,木质藤本72种.科的组成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有26个,包含164属、526种植物,分别占该区木本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94%和71.27%,是该区木本植物区系构成的主导成分.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有14个,种的分布类型有12个,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有483个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该地区,占总种数的65.71%,其中27.12%的物种为华中植物区特有种.13个地区的聚类分析表明大木山与华中植物区和华东植物区关系最为密切.木本植物资源以药用、材用、观赏、食用类为主,古老孑遗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图l表5参35  相似文献   
49.
锆改性沸石添加对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和钝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并结合磷形态分级提取和生物有效磷提取,考察了锆改性沸石添加对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和钝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锆改性沸石添加不仅会降低间隙水中磷的浓度,而且也会降低底泥-水界面磷扩散通量,从而降低了底泥中磷向覆水体的释放风险.锆改性沸石添加会促使底泥中弱吸附态磷(NH_4Cl-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盐酸提取态磷(HCl-P)向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 P)和残渣态磷(Res-P)转变,而底泥中NH_4Cl-P和BD-P这2种容易释放态磷的降低有助于减少底泥中磷释放的风险.此外,锆改性沸石添加降低了底泥中了WSP(水溶性磷)、RDP(易解吸磷)、FeO-P(铁氧化物-滤纸提取磷)和Resin-P(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磷)这4种生物有效磷含量.锆改性沸石添加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机制为:锆改性沸石添加,一方面可以钝化底泥中潜在可移动态磷和生物有效磷,达到减少底泥中磷向间隙水中释放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锆改性沸石的吸附作用直接去除间隙水中的磷;而间隙水中磷浓度的降低,会降低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磷的浓度梯度,进而降低了底泥-水界面磷扩散通量.以上的结果显示,锆改性沸石是一种有希望的可以钝化河道底泥中磷并控制其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50.
陈浩  王贵玲  张薇  范琦  蔺文静 《地球与环境》2005,33(Z1):620-623
河北平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一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