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0篇
社会科学   38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从词源学角度 ,分析了英美姓名的各种来源 ,有来自先辈的 ,有来自职业的 ,有来自宗教的 ,有来自外表描写的 ,探索其来龙去脉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2.
《哈利·波特》作为历史上西方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从文化的角度看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它复活了古代魔幻世界与巫术文化,二是它具有反现代化的文化倾向,批判了工业技术和科学发展对自然和人性的破坏,三是它表达了基督教“原罪救赎”的宗教文化信仰,倡导人们对善的追求,四是它赞颂了历史长河中对邪恶力量勇于抗争的小人物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和谐文化的意蕴、作用、地位的分析,指出和谐文化是历史反思与时代发展的契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的分析,指出和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本质需求和目标追求;提出构建和谐大学必须提高文化自觉,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学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4.
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传统秘密社会是出现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两类社会问题,二者之间尽管有着组织上的非公开性、文化上的反正统性、价值取向上的反政府性等相似之处.但在产生的背景、来自正统社会的反应、社会性质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决不能随意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对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除恶务尽。  相似文献   
155.
个案管理:社区戒毒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案管理是为那些有多种需求却无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案主提供社会福利援助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在社区戒毒人员中开展工作,能够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多重问题,提高他们使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实现回归社会的目标。个案管理模式对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戒毒工作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根据不同激光器的光波互不相干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多个激光器制作全息图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在全息图拍摄中的应用进行举例阐述.利用该方法,可解决一般实验室由于没有大功率激光器而无法拍摄大景深或大幅面全息图的困难,且能简化一些特殊全息图拍摄光路的元件摆设和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57.
从根本上说人的存在是一种"需要—创造"性的存在。这种特性使人的存在又成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类存在的独特性——"需要—创造"性,及人类活动的独特性——能动的实践性,都是通过价值所显示的人的本质,表征着人的存在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58.
近几年来,公民受教育权在我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对该权利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理论上的突破必将推动实践中的变化,该项权利在中国肯定会被更多的人更大程度上享有.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发展趋势,即公民受教育权的主张会日益强烈,公民受教育权的内容会日益丰富,公民受教育权的诉讼会日益顺畅.  相似文献   
159.
魏晋风度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它的精神内涵一直为中国文人所钦羡;而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恐怕再也没有比<红楼梦>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了,探究二者深层的内在关联因之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在这之前,或为零碎的片断,或作粗略的分析,还没有系统地将二者放到一起加以详细论述的文章,以贾宝玉为例,探讨<红楼梦>与魏晋文人精神风貌在追求个性自由这一特性上的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0.
由于中国典籍中对“西海”一词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对某些有关“西海”问题的认识产生分歧。汉魏史籍当中条支国所临“西海”亦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学术界以此“西海”为“波斯湾说”和“地中海说”为主。本文拟在前辈学者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条支所临“西海”即今日之地中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