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理论界对诉讼证明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将诉讼证明的原则从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对于整个刑事诉讼证明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中的"经验"与"逻辑"——霍姆斯大法官"经验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霍姆斯首次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一命题。他所说的“经验”是指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根据变化中的社会生活,给予先例以新的生命。这揭示了关国普通法的精神。霍姆斯并不否认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但当逻辑无能为力时,法官应该抛弃形而上学的束缚,在法律的空隙“立法”。这个观点反映出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学观。  相似文献   
13.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存在三元基础说和新二元基础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践背景。在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反思与整合的基础上,应当以个人和国家的双重视角构建综合基础说,包括自由和权利保障原则、民主原则、一般预防原则以及罪责原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称谓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老+动植物类名词”是一种特殊的称谓。本文从语义色彩方面.把“老+动植物类名词”称谓分为三类:一是具有褒义色彩的,二是具有贬义色彩的,三是褒贬色彩兼具的;并从语用角度对其进行解析;从认知角度分析,这一类称谓的生成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15.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律中对共同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是首犯处全刑,从犯减一等.对一些社会危害性特别严重的共同犯罪,在定罪科刑时则不分首从.在区分首从的情况下,唐律规定了对首犯、从犯、造意犯和教唆犯的处罚办法,又规定了因身份不同而处罚不同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①作为我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生存状况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在珠三角等农民工大量聚集的地区,历年的“退保潮”引起人们对这个特殊群体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农民工自身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拒绝参保和退保都是农民工的理性行为。因此,目前阶段,强制农民工参保是不适合的,而应该从建立灵活缴费机制和完善转接制度入手,鼓励、吸引农民工参保,最终达到农民工愿意主动参与并能从中获益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商法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商人法,而欧洲中世纪商人法兴起之日恰是罗马法复兴之时。罗马法是调整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所有者之间各种关系的完善法律,其中的原则和制度,特别是万民法内容所包含的商法规则是公认的国际商法准则。欧洲中世纪商人法正是在“扬弃”罗马法制度成果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欧洲中世纪商人法对罗马法的继受主要表现在具体制度和法学理念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