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1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重要阶段。而统计整理的大量工作是统计汇总。长期以来,我国的统计计算技术十分落后,加工整理统计资料的传统方式是手工操作,逐级汇总。用这种传统的手工汇总方式虽然也积累了许多统计资料,但由于加工粗放、费力大、效率低,不仅基层单位报上来的统计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改变,很难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经济集聚现象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及区域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对当前区域发展的非常关注的经济集聚现象进行探讨,并就经济集聚的概念进行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经济集聚研究的几个有价值的新研究方向,如考虑集聚效应的城市最优增长控制,中小企业在集群中的影响作用,集群的价值链分析及价值转移分析,试图为经济集聚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无疑是一部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鸿篇巨著,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解剖是全面系统、精细深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著作只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而对资本主义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形态毫无论及。相反,《资本论》确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我们暂且撇开马克思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借以发生的历史条件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联系考察资本主义以前的诸生产方式的某些特征不说,也撇开《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的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不可分离地连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之间深厚诚笃的革命友谊,亲密无间的学术台作,伟大无私的相互帮助是无以伦比的,是和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凝结在一起的。在恩格斯逝世纪念日,我谨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伟大贡献作一初步的整理、研究,从中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金银天然并非贷币, 但贷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题头这句名言是马克思对货币和贵金属关系的最好概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货币章”等著作中,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十分详尽,其理论的深邃,知识的丰富,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都是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金银天然并非货币”。就象黑人天然不是奴隶、纺纱机天然不是资本一样,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之成为货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  相似文献   
16.
黄标熊同志在《利潤率不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一文(載本刊一九六四年第四、五期合刊号)中,批評近几年来在政治經济学的教学中提出的一种“不妥当的說法",即“利潤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他认为“利潤率不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其实,利潤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轉化形式,这并不是近几年来在政治經济学教学中提出来的新理論,而是在近百年前,馬克思已經彻底解决了的問題。《資本論》第三卷第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经济集聚现象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及区域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对当前区域发展的非常关注的经济集聚现象进行探讨,并就经济集聚的概念进行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经济集聚研究的几个有价值的新研究方向,如考虑集聚效应的城市最优增长控制,中小企业在集群中的影响作用,集群的价值链分析及价值转移分析,试图为经济集聚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土地问题的研究,已从前一阶段的有偿使用的理仑依据的论证深入到城市地租的实现形式、城市土地的开发、经营方式、城市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开放、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一般都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文概述了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概念的含义,并与西方经济学者的产权概念作比较;论文认为马克思根据人类历史发展具有从非所有到所有再到非所有的思想;论文对马克思的著名论断;“重新建立人所有制”提出自己的理解,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