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3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研究在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进行不同温度和盐度骤变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设置。温度骤变实验设置 1 个对照组(22 .0 ℃, 盐度 25)和 4 个处理组(14.0 ℃、18.0 ℃、26.0 ℃和 30.0 ℃, 盐度均为 25); 盐度骤变实验组设置 1 个对照组(25, 温度 22.0 ℃)和 4 个处理组(15、20、30、35, 温度均为 22.0 ℃); 不同升温实验设置 2.0 ℃/d、4.0 ℃/d、6.0 ℃/d 3 组, 记录葛氏长臂虾各时间点存活率, 并检测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 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 温度骤变实验中, 仅 30 ℃组存活率变化显著(P<0.05), 其 96 h 存活率低于 50.00%, 各处理组中 3 种抗氧化酶活性与 MDA 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其中除 T-SOD 活性 96 h 仍高于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均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 升温实验中, 6.0 ℃/d 组存活率显著(P<0.05)降低出现于 27.0 ℃, 早于 2.0 ℃/d 与 4.0 ℃/d 组的 31.0 ℃, 且 6.0 ℃/d 组整体存活率下降快于另外 2 组, 根据 2.0 ℃/d 组存活率数据推算葛氏长臂虾半数存活温度为 31.6 ℃, 各实验组升温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与 MDA 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且升高速率随着升温速率增大而加快, 但 3 种升温速率下 T-SOD、CAT 的最大值无显著差异, 而 T-AOC、MDA 最大值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增加; 盐度骤变实验中, 各组葛氏长臂虾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 T-AOC 活性和 MDA 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96 h 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 T-SOD 和 CAT 活性总体均呈现先短暂降低再升高, 而后再降低的趋势, 96 h 均低于对照组水平。结果认为, 温盐变化均会引起葛氏长臂虾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显著变化(P<0.05); 而一定范围内的温盐变化对葛氏长臂虾存活无显著影响, 另外与降温和盐度变化相比, 升温变化对葛氏长臂虾存活率影响显著(P<0.05)。本研究旨在为葛氏长臂虾的繁养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2.
黄艳  黎慧  李斌  刘盼  邵晨  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7-90,93
[目的]探明氨氮胁迫对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的毒性效应。[方法]采用96 h静态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暴露时间的氨氮对虎纹蛙血糖(Glu)、高铁血红蛋白(Met Hb)、尿素氮(BUN)和血氨(BA)的影响。[结果]随暴露时间的增加,Glu浓度出现显著的先升后降,并在72 h后达到最大值;Met Hb含量和BUN浓度则随氨氮浓度的增加或者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A则只在48~72 h的不同暴露时间下具有较大的变化。[结论]为降低氨氮对人工养殖虎纹蛙的影响,需要将养殖水体的氨氮浓度控制在59.46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鳃组织在渐变式低氧—复氧胁迫下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今后开展脊尾白虾耐低氧品系(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模拟自然低氧环境的形成过程,分别于低氧处理0(对照)、3和6 h及复氧后1和8 h采集脊尾白虾鳃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经过滤和Trinity组装获得Unigenes,选取Nr、Swiss-Prot、KEGG和COG/KOG等数据库进行注释分析,在Omicsmart平台上完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其表达趋势分析,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脊尾白虾鳃组织样本转录组测序数据经过滤后的Cleanreads进行Trinity组装共获得93227条Unigenes,其长度范围在201~35402 bp,平均长度为834 bp,N50长度为1352 bp。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共鉴定出47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557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829个;超过50%的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6种基因表达趋势模式中(P<0.01),具体表现为:Profile 0模式富集到415个基因,Profile 5模式富集到201个基因,Profile 11模式富集到371个基因,Profile 13模式富集到841个基因,Profile 17模式富集到387个基因,Profile 18模式富集到411个基因。6种基因表达趋势模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单一有机体进程、细胞、细胞零件、大分子复合物及催化活性等GO功能条目上;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以Profile 13模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最多信号通路(86条),其中呈显著富集的有8条,分别为核糖体、碳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糖酵解/糖异生、谷胱甘肽代谢和蛋白输出。【结论】脊尾白虾鳃组织在受低氧胁迫早期通过合成蛋白质及提高代谢能力来抵御低氧环境,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物质合成和能量代谢活动均显著下降;但在复氧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水平又逐渐升高恢复至常氧水平。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病原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获取更多的AHPNS防治基础资料,采用PCR-RFLP方法比较了江苏地区患AHPNS病虾和健康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发现,不同生长阶段病虾肠道中均只有弧菌属细菌;对照的健康对虾中,幼虾肠道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食酸菌属和固氮螺菌属细菌;养殖中期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发光杆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细菌;养殖后期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红杆菌属、莱茵海默氏菌属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患AHPNS后肠道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于健康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遭到破坏,弧菌为肠道内绝对优势细菌,不同生长阶段健康对虾的肠道优势菌存在差异。本研究探究了AHPNS病原对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为认识和防控AHPNS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5.
根据2011年5、8、10月及2012年2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获取了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等数据。结果显示,辐射沙脊群海域在全年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0种,其中硅藻门52种,占绝对优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加氏星杆藻(Asterionella kariana)和有翼园筛藻(Coscinodiscus bipartitus)在4个季节均为优势种;不同季节藻类丰富度差异明显,以秋季最多,为40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明显。通过分析该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关系发现,相同属种类在典型对应分析(CCA)坐标中占据相似的生态位,且相对位置较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也相似。  相似文献   
26.
为调查南黄海滩涂9种底栖贝类中硒的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海洋贝类中硒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南黄海滩涂9种底栖贝类中角螺软体的硒含量最高,达到1.776 mg/kg,其次为缢蛏,硒含量为1.464 mg/kg.泥螺和文蛤中硒含量相对较低,为0.388 mg/kg和0.316 mg/kg.南黄海滩涂底栖贝类中硒含量较高,但是不同海洋贝类软体中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7.
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6株受试菌株对常见4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菌株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磺胺类Sul1、Sul2和Sul3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噁唑、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3.34%、72.22%、66.66%、69.45%;3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检测到Sul1和Sul2基因,Sul1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0.56%和25.64%,Sul2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Sul3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未检出。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容乐观,其耐药性与Sul2和Sul1基因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反转录半套式PCR方法(RT-Semi-nest-PCR),对文蛤(Meretrix mertrix Linnaeus)不同组织进行诺如病毒分别检测,并对2011年至2012年江苏南通滩涂养殖文蛤4个不同取样时间及5个不同站位进行了诺如病毒的监测.结果表明,文蛤组织中仅肝胰脏和肠道中诺如病毒检测呈阳性,斧足和闭壳肌中未检测到该病毒.对不同站点贝类样品监测结果表明,贝类污染诺如病毒阳性率较高的站点1长江口和站点3人口较为密集区.对不同时间取样贝类样品监测结果表明,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取样组为2012年1月冬季.初步调查结果认为,南通滩涂养殖文蛤诺如病毒污染率较高,其滩涂养殖区需要合理划分或对上市贝类进行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29.
简述了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使用现状;介绍了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指出,在水产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中,固相萃取法和QuEChERS萃取法用于样品前处理,成本低、效率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效液相色谱法仍将是检测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rRNA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MQ2101具有酵母的典型形态,且与二尖梅奇酵母相似度达99.82%,结果表明菌株MQ2101为二尖梅奇酵母。致病性结果初步分析显示,MQ2101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 (LD50)为1.39×107 CFU/尾。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脊尾白虾鳃、肌肉和肝胰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胰腺病变最为严重,肝小管呈现空泡化,管腔体积变大;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定殖的菌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2—5月发病迅速,发病率为5%~30%,死亡率为3%~10%。本研究确定了二尖梅奇酵母为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病原,其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致病性,主要侵染组织为肝胰腺和鳃。以上研究结果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