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20 0 1年 1 2月 1 4日 ,受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委托 ,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主持 ,组织有关专家对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完成的“双壳贝类筏式养殖与赤潮相关性的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经讨论认为 :该课题通过对黄海北部小窑湾高密度双壳贝类筏式养殖区环境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对双壳贝类养殖自身对海域环境的污染 ,以及养殖浮筏对海水交换的影响 ,贝类对浮游植物摄食 ,浮游植物对海域营养盐IN、IP的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提出了他们之间的循环过程和制约机制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有创新性。此项研究把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双牵网在推广应用中,不少用户对双牵网的性能缺少足够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对剪裁、缝合、缩节等一系列技术掌握得不好,使双牵网在制做渔具时出现了不少毛病。双牵网是一种以聚乙烯为原料,经过加热挤出牵伸而形成的网。它不同于机织网是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军事、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是最早应用于3S技术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应用于军事,在导航、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应急通讯和气象卫星、环境保护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1]。随后世界各国竞相研发,3S技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生活史搞清楚以来,对海蜇人工育苗、增殖放流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世纪初针对池塘养殖结构的变化,海蜇池塘养殖被我所作为主要应用研究成果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2 0 0 3年我省海蜇池塘养殖面积已达80 0 0hm2 ,产量上千万公斤,产值上亿元。但是海蜇池塘养殖的发展并不平衡,有许多养殖方面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从2 0 0 2年来看全省海蜇养殖成功率不是很高,养殖成功户约占全省的30 % ,面积约占5 0 % ,因此海蜇池塘养殖需要技术支撑与技术普…  相似文献   
15.
我所1982年开题研究的“双向牵伸网工艺、设备”课题,于1984年研究成功,该课题是在塑料工业“挤出网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外拓和发展的。它是把挤出工艺生产的挤出网,运用了相似原理和放大结构,通过一个双向牵伸机制扩张成双牵网。从整个网机体系来讲可分为两部分,即挤出成型部分和双向牵伸部分。挤出部分主要靠45B型塑料挤出机和机头与模具的相互配合产生挤出  相似文献   
16.
赤潮及其防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赤潮,一般定义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很早就有记载,但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开始的,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工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造成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人海,沿岸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崛起又加剧了局部水域污染程度,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灾害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小窑湾高密度贝类筏式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3~ 1 1月小窑湾水域浮游植物海上调查结果表明 ,在高密度贝类筏式养殖区随着贝类摄食强度的增强 ,浮游植物数量、种类都大量减少 ,其年平均细胞数量偏低 ,仅为 56× 1 0 4/m3 ,种类44种 ;高密度贝类筏式养殖区的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 ,丰度指数偏低 ,均匀度指数因季节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6月和9月通过对24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水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的品质结构低质化,经济价值较低的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区系组成以暖温性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结构较简单,其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都很低,均匀度指数处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种验证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洋  毕远溥 《水产科学》2006,25(3):150-151
自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取得“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研究成果以后,针对自然海域海蜇资源逐年减少的现状,又先后对“海蜇人工繁殖及繁殖机理”(1986~1987),“海蜇人工繁殖及增殖”(1985~1987),“黄海北部海蜇增殖”(1987~1993),“渤海海蜇增殖”(1991~1995)等专项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但在诸多研究成果中,关于海蜇放流回捕率问题,至今尚未探讨出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窑湾贝类养殖对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窑湾双壳贝类筏式养殖海区叶绿素a、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时认为:贝类养殖密度对叶绿素a值影响较大,从调查站位上看,养殖密度越大,其叶绿素a值相对较低,从养殖海区的季节变化上来看,叶绿素a值与海区双壳贝类的现存量密切有关;而初级生产力除与叶绿素有关外,还与该海区养殖品种收获时的人为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