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哈氏原鲨(Proseyllium habereri)和阴影绒毛鲨为优势种。鲨鱼的尾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N)范围为1~27 ind·h~(-1),重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W)范围为0.19~5.85 kg·h~(-1),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为鲨鱼主要分布。本文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掌握南海鲨鱼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现状以及估算鲨鱼资源量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制定鲨鱼养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龙山 《海洋渔业》2007,29(1):44-48
根据2003年3~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小黄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食物组成以甲壳类为主(IRI=8583.10),重量所占比例为43.37%,尾数所占比例为79.66%,出现率为69.77%,其次为鱼类(IRI=1554.87),重量所占比例为55.26%,尾数所占比例为13.91%,出现率为22.48%;优势种类为糠虾、磷虾、七星底灯鱼、脊腹褐虾和鹰爪虾等。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空胃率春季最高,达78.50%,其余依次为冬季(58.70%)、秋季(42.50%)和夏季(33.33%)。食物组成也存在季节变化,根据出现率,各个季节均主要摄食甲壳类;根据重量百分比,春季以甲壳类为主食,其余季节均以鱼类为主食。根据小黄鱼摄食饵料的类群组成变化,长江口近海小黄鱼的营养级为2.72级,属于第三营养级中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33.
东海带鱼主要体征与个体繁殖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4~8月在东海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采集的带鱼(Trichiurushaumela)样品,对东海带鱼的个体繁殖力、以及个体繁殖力与各主要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繁殖力r、相对繁殖力r/L和r/W均呈正态分布,分别为r~N(39233 4.5810×108)、r/L~N(150.33 2940.89)和r/W~N(140.95 284.26);个体绝对繁殖力r和相对繁殖力r/L与各度量体征指标呈幂函数关系,与称量指标则为线性相关关系;个体相对繁殖力r/W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均不十分密切;个体绝对繁殖力r与肝重的关系为:r=WLiv/(6.8531×10-6WLiv 2.4326×10-5);个体绝对繁殖力r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r=-91304.2 225.1L 18070.1Lk 389.3Lh 801.0WLiv;个体相对繁殖力r/L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r/L=14.12057 1.021L 3.484WLiv,用肛长和肝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相对繁殖力r/L的变动。  相似文献   
34.
东海区渔业行政地理位置北起35°05′N南至22°OO′N,西临我国大陆,东至200m等深线,是西北太平洋西部一个较开阔的边缘浅海,大陆架渔场面积约5729k-m’,约占我国海域陆架总面积的3876%Q由于长年受黑潮暖流、大陆架沿岸流的混合交替作用,东海区陆架渔场一直是我国沿海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海域。渔业资源品种繁多,计有鱼类近7O0种、虾蟹类15O多种、头足类6O多种,其中主要经济渔业资源鱼类有19种、头足类2种、虾蟹类13种、水母1种,1998年海洋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量的42%。针对渔业资源繁多的特点,东海区的作业方式也是多…  相似文献   
35.
小黄河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龙山  凌建忠 《海洋渔业》2000,22(3):120-122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青岛近海渔获物中的小鳞Zhen取样进行了渔业生物学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性别2组成雌雄比为32:68,年龄组成主要为1-2龄,繁殖力为290-4004粒卵/尾,群体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37.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和北部湾口海域底层游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这可能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目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结构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对南北海域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资源相对较好。应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同时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8.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水域.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暖水势力较强的年份,小黄鱼的分布面较广且CPUE值较高;长江冲淡水中心水温高于25℃的年份,小黄鱼在其影响范围内出现率较高;在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水域,水温和盐度偏低的年份,小黄鱼的CPUE值也较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当年生群体主要在长江冲淡水控制的高温低盐的近海海域索饵;隔年生群体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主要在低温高盐的外海水域进行索饵.  相似文献   
39.
东海区黄(鱼安)(鱼康)资源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龙山  郑元甲 《海洋渔业》2004,26(3):179-183
本文以 2 0 0 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 ,研究分析了黄的洄游分布、渔业生物学特征和资源量状况。结果表明 ,东海区黄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域 ,高资源密度主要分布在水深 4 0~ 10 0m海域 ,但各调查月份有差异 ;9月份黄个体平均体长为 2 15 .35mm ,优势体长组为 14 0~180mm ,占 5 3% ;平均体重为 397.83g ,优势体重组为 70~ 14 0g ,占 4 5 % ;现存资源量评估结果为 2 0 15t,但实际资源量估计约在 1× 10 4t以上 ,属于有潜在价值渔业。  相似文献   
40.
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 196 3、1983和 2 0 0 1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 ,对小黄鱼 (Pseudosciaenapolyact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等主要种群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相当突出 ,平均年龄仅为 0 .92 3龄 ;生长加快 ,生长参数k值达 0 .5 5 ;体重生长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变小 ,仅为 1.6 7龄 ;性成熟提前 ;死亡率提高 ,残存率减小。尽管小黄鱼近年来产量有所恢复 ,但资源利用对象主要以当年生补充群体为主 ,生长型捕捞过度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