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开捕规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最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丰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mm和170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灰鲳(Pampus cinereus)、自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均有所增大,小黄鱼、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开捕规格有所减小,变化较小的有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本鲭(Somber japonicus)、慌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等。建议以这18种主要经济鱼类为指标种类,制定新的法定开捕体长和幼鱼比例检查措施,实现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2.
根据2007年4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产卵亲体空间分布和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以及小黄鱼个体繁殖力及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目前在近海海域和外海海域均有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水温分布范围为9.77~18.85 ℃,平均13.46 ℃;盐度分布范围为31.59~34.65,平均为33.46;分布水深范围为13.21~104.67 m,平均为57.56 m;小黄鱼绝对繁殖力范围为2 753~46 657粒/尾,平均为15 676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范围为21~323粒/mm,平均为113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范围为85~1 307粒/g,平均为360粒/g;卵径大小范围为0.48~1.15 mm,平均0.809 mm.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范围已经扩大,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已经改变,相对繁殖力也显著提高,卵径变小.这些变化是小黄鱼本身对环境压力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映,也是小黄鱼为延续种群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青岛近海渔获物中的小鳞Zhen取样进行了渔业生物学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性别2组成雌雄比为32:68,年龄组成主要为1-2龄,繁殖力为290-4004粒卵/尾,群体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24.
格陵兰是全球第一大岛,由于地处北极圈附近,岛上气候异常寒冷。格陵兰岛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相对温和,附近海域中生活着大量海洋生物。格陵兰岛上的居民大多生活在西南部地区,渔业是格陵兰最重要的产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中鱼类活动的范围向高纬度地区偏移,格陵兰渔业也因此受到影响。格陵兰自治政府希望通过与国外合作开发海洋渔业新品种。  相似文献   
25.
执行《协定》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龙山 《水产科学》2004,23(4):38-4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执行协定》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生效。协定对确保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法规的支持,同时对远洋渔业国家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制定该协定的相关背景,并介绍了协定的有关内容;其次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的远洋渔业现状;之后分析该协定对我国远洋渔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笔者根据这些影响,结合我国远洋渔业现状的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1 协定的背景及有关内容1 1 协定的背景世界范围内,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内外…  相似文献   
26.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海洋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等有关海洋捕捞和渔业资源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目前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捕捞过度、渔具选择性差,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等主要问题,提出2个学科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思路,最后建议目前可以开展的适宜捕捞力量研究、渔具选择...  相似文献   
27.
掌握大型游泳动物的迁徙和分布情况是分析其种群动态、开展种群保护管理的基础,但大型游泳动物游泳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回捕难度大,传统标志放流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因其不依赖回捕、数据采集量大、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研究深远海大型游泳动物种群变动和行为习性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目前,主流卫星标志均是基于Argos卫星系统开发,通过卫星信道进行传输,相较依赖回收的传统标志优势显著。综述卫星标志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主要卫星标志种类,介绍主要应用进展,总结存在问题,提出研究展望,旨在为大型游泳动物种群变动和行为习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8.
青岛近海小鳞鱵群体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岛近海渔获物中的小鳞取样进行了渔业生物学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性别组成雌雄比为32∶68,年龄组成主要为1~2龄,繁殖力为290~4004粒卵/尾,群体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29.
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渔业生物学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东海区历年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群体结构、生物学参数、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渔业生物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现象相当突出,渐近长度L∞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而生长参数K以及总死亡系数Z和捕捞死亡系数F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鱼表现出极强的自食性,小黄鱼主要摄食种类与过去大不相同;性成熟提前,同年龄、同一体长组的带鱼和小黄鱼个体平均绝对繁殖力提高。产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捕捞的影响和鱼类自身适应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哈氏原鲨(Proseyllium habereri)和阴影绒毛鲨为优势种。鲨鱼的尾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N)范围为1~27 ind·h~(-1),重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W)范围为0.19~5.85 kg·h~(-1),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为鲨鱼主要分布。本文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掌握南海鲨鱼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现状以及估算鲨鱼资源量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制定鲨鱼养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